ID: 23535156

《中外历史纲要》高一开学第一课导言 课件(共15张PPT)

日期:2025-10-2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7次 大小:89117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中外历史纲要,高一,开学,一课,导言,课件
  • cover
(课件网) 一、何谓历史? 历者,传也,过也。 ———汉·许慎《说文解字》 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 ———汉·许慎《说文解字》 说明要客观、公正。由此可见,撰史者应该客观的记载历史事实。 【历】:是指经历、历法,也就是人类经历的一段时间,在事件中加入时间的概念。 【过】:指过去发生的事。 历史就是“对过去的事情所做的客观的记录” 所谓“历史”,主要包含三层含义: 一、过去发生的事件与过程【史实】,即客观历史本身。 二、有关过去的记录与研究【史料】,即历史著述,经过人脑的思考、加工而形成的主体化的历史【主观性】。 三、指一门学科或者专业,即历史学。 一、何谓历史? ①一手史料(原始文献):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能反映历史真实的材料。 ②二手史料: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一般带有作者的主观意见 1)按史料的类型 ①实物史料 遗迹、遗址、遗物等:古代建筑、家具、衣物、钱币、老照片…… ②文献史料 公私文书、档案、文集日记、报刊杂志、书信…… ③口述史料 神话、传说、故事、回忆录、对话录、访谈录…… 二手史料 (主观) 课本 报刊 历史文献 历史题材影视 一、何谓历史? 小问题 据以上“材料”分析学习历史的第一个意义? 1、考试需要 “3+1+2”中的“1”: “3”:数学、语文、英语—原始分计入高考成绩 “1”:历史、物理(2选1)—原始分计入高考成绩 “2”:政、地、生、化(4选2)—等级赋分计入高考成绩 高一年级学习———学业水平考试 选择历史科目的同学高二年级学习———高考 二、学史何意? 2、以史为鉴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欲灭其国,先毁其史。” —龚自珍 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也是一位智者,同历史对话,我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 ———习近平 河北涿州因台风暴雨形成洪水,面对灾情中国人展示出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强大力量。自大禹治水开始,中国人在应对洪水灾害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先秦时期就已经建立先进的报讯制度,并在此后,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水文观测,疏浚河道、修筑堤坝、水库等经验技术也沿用至今。 ———为现实和未来服务 二、学史何意? 3、个人品格 明辨是非 理性判断 二、学史何意? 以《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为例,教材共涉及历史文化名人100余位,思想、科技、文学、法律等著作80余部,四大发明、天文历法、医学、数学、农学、地理学、水利工程等重大发明创造50余项,书画、音乐舞蹈、雕塑、器物等艺术作品40余件…… 学生读什么书 建构正确全面的历史认识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实物>文献>口述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历史价值观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考的关键 三、如何学史? 我们怎么读书 “5W1H”分析法: 谁(Who) 什么时间(When) 什么地点 (Where) 是什么(What) 为什么(Why) 怎么样(How)? 就事论事:前因后果 代入法: 假如我是当事人 我在此时此地此景 我如何应对? 身临其境:设身处地 需求法: 回归历史情境 回答现实问题 知古鉴今:服务现实 课前预习(熟悉):通读、梳理、疑问 课上精准(有效):听讲、思考、笔记 课后复习(提升):识记、练习、整理 唯物史观 揭示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本质规律: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 (阶级分析法)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三、如何学史? 阅读教材→分析教材→理解教材 单元导语:单元内各课核心内容,了解本单元的目的要求。 情景导入:导入图和图解,简略的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