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37663

苏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 2.4体温稳定的调节课件(共19张PPT)

日期:2025-09-26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6次 大小:43468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苏教版,定的,PPT,19张,课件,调节
  • cover
(课件网) 第4节 体温稳定的调节 第二章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课程导入 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过发热(发烧)的经历。当发热初始,体温稍高时,父母会让我们注意休息,多喝水,通过自身的生理调节能力使体温恢复正常;当高烧不退的时候,医生会通过相应的检查,明确病因,对症下药。其中,测量体温是医生诊疗的基本步骤之一。那么,人体各部位的温度都一样吗? 【事实】 1. 在各种环境温度下,人体各部位的温度并不完全一样。在研究体温时,通常将人体分为核心部位和表层部位。核心部位的温度称为体核体温,表层部位的温度称为体壳体温。 2. 人体表层部位温度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3. 研究表明,体核各部位之间的温度差异很小,即体核体温是相对稳定的。例如,肝部约为38℃,脑部约为38℃,直肠部约为37.5℃。 体壳体温 (表层部位) 体核体温 (核心部位) 体壳和体核部位及其体温示意图 一、产热和散热的平衡 人体的平均体温一般稳定在37℃左右,运动时可以升至39~40℃,睡眠时则可能降至36℃左右。通常用直肠温度(36.9~37.9℃)、口腔温度(36.7~37.7℃)和腋窝温度(36.0~37.4℃)来表示人体体温。其中,直肠温度最接近人的体核体温,在医学上更有参考意义。 1. 正常体温的范围 (一)体温 2. 人体体温过高或过低的危害 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是相对稳定的。某种原因使体温 异常升高或降低超过某一界限时,将危及生命。 脑组织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当脑温超过42℃时,脑功 能将严重受损,并导致脑电反应完全丧失。因此,发热、中暑等体温异常升高时,要及时应用物理降温等方法防止脑温过度升高。当体温超过44~45℃时,体内蛋白质会发生不可逆变性,进而导致死亡。 体温过低会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降低。体温低于34℃时,可引起意识障碍;低于30℃时,可导致神经反射消失,心脏兴奋传导系统出现功能障碍,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当温度继续下降至28℃以下,心脏活动会停止。 产热和散热平衡示意图 代谢性产热 细胞代谢 反射性产热 战栗 行为性产热 运动等 物理性散热 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 行为性散热 减少衣物等 3. 产热与散热达到动态平衡 (二)人体的产热 1. 人体内的热量主要是由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在细胞代谢时产生的。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它能满足所有器官生命活动时的最低能量需求。 2. 人体的产热器官 从基础状态看主要的产热器官是内脏、肌肉和脑等。 从影响体温看主要是肝和骨骼肌。 组织器官 重量 (占体重的百分比) 产热量(占机体部产热量的百分比) 安静状态 运动或劳动 脑 2.5% 16% 3% 内脏 34% 56% 22% 骨骼肌 40% 18% 73% 其他 23.5% 10% 2% 几种组织器官在不同状态下的产热量 (三)人体的散热 当外界温度低于体表温度时,大部分体热可通过辐射、传导和对流等方式发散到外界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体表温度时,汗腺的分泌量增加,汗液的蒸发就成为主要的散热途径。 1. 人体的散热器官或系统:皮肤(主要)、汗腺、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排泄系统 (1)可感蒸发:出汗是汗腺分泌汗液的活动。出汗可以被人感知,所以称为可感蒸发。人体皮肤上有两类汗腺:大汗腺局限于腋窝和阴部等处,一般不参与体温调节;小汗腺分布于全身皮肤,是体温调节重要的效应器。 (2)不感蒸发:是指体内的水分从皮肤或黏膜(主要是呼吸道黏膜)的表面不断渗出而被气化的过程,从皮肤表面蒸发的水分又称为不显汗。这种蒸发不被人们所感知,且与汗腺活动无关。在环境温度低于30℃时,人体24h不感蒸发的水分约为1000mL,其中不显汗为600~800mL,通过呼吸道粘膜蒸发的水分为200~400mL。在肌肉活动或发热状态下,不感蒸发会有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