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3827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20课《口技》导学案(教师版)

日期:2025-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79次 大小:226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七年级,下册,单元,20课,口技
  • cover
口技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2、揣摩语言,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逼真的描写,并注意本文层次清晰、有条不紊的特点,以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通过想象,关键抓住口技表演的艺术构思,深入思考,体会文章的精彩片断。 【重点】 .第2、3、4段中,除了描写口技艺人的表演外,还描写了听众的情绪变化,请找出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第2段中听众的反应是:“满坐宾客无不伸颈 出卷网,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第3段中听众的反应是:“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第4段写听众的反应是: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三个文段都描写了听众的情绪变化,“这些描写是侧面烘托,在于反衬与赞美艺人技艺高超。 【难点】 课文除了直接从正面写表演的过程,还有侧面的衬托,哪些地方是侧面描写?有何作用? 侧面衬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开头和结尾部 出卷网分对表演道具的交代,二是在表演过程中观众的神情举止的反应。这样从正面表现,从侧面衬托,生动地表现了口技表演者出神入化般的表演所带来的巨大艺术扭力。 【走进作者】 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 出卷网顺治六年中进士,著有《铁崖文集》、《秋声集》。《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 【背景追溯】 口技是民间的表演技艺, 出卷网是杂技的一种。古代的口技实际上只是一种仿声艺术。表演者用口摹仿各种声音,能使听的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宝贵遗产之一。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后边,俗称“隔壁戏”。且其中还有腹语术。运用嘴、舌、喉、鼻、等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如火车声、鸟鸣声等,表演时配合动作,可加强真实感。 【拓展链接】 《虞初新志》,明末清初汉族文言短篇小说 出卷网集。张潮编辑。张潮,字山来,新安人。除编《虞初新志》外,尚著有《幽梦影》、《花鸟春秋》、《补花底拾遗》等。小说以“虞初”命名,始见于班固《汉书·艺文志》所载《虞初周说》,清初张潮的《虞初新志》是收集明末清初人的文章,汇为一编,共20卷。 【自主学习案】 1. 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少顷(shǎo) 犬吠(fèi ) 夫叱(chì) 少舒( shǎo) 中间( jiàn ) 齁声 ( hōu ) 许许(hǔ) 2.通假字 ①满坐寂然 (坐通 座 ,这里指 座位) ②意少舒 (少 同“稍”,稍微) 3.古今异义词 ①会宾客大宴 (古义:适逢,正赶上。今义:聚在一起,合拢;会议。) 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古义:隐隐约约。今义:小,细微。)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古义:其中夹杂。今义:里面。) ④两股 战战 (古义:大腿。今义:量词;屁股。) ⑤几欲先走 (古义:跑。今义:行走) ⑥虽人有百手 (古义:即使,表示假设的连词。今义:虽然,表示转折的连词。) ⑦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古义:只。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 ⑧宾客意少舒(古义:稍微。今义:数量少) 4.一词多义 ①指:A 手有百指( 名词,手指 ) B. 不能指其一端(动词,指出 ) ②绝:A.以为妙绝( .副词,极 ) B. 群响毕绝(动词,消失 ) ③妙:A.众妙毕备(名词,妙处 ) B .以为妙绝(形容词,美妙,奇妙 ) ④作:A .有鼠作作索索(拟声词 ) B .百千齐作(动词,开始,文中是发出声音 ) ⑤间: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动词,夹杂 ) B.遂于外人间隔( 动词,间断) ⑥是:A .当是时(介词,这 ) B .问今是何时(判断动词 ) ⑦坐:A.满坐寂然( 名词,通“座” ) B .众宾团坐(动词,坐 ) ⑧名:A.不能名其一处也(动词,说出 ) B .自为其名(名词,姓名,名称 ) 5.词类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