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 交通:指人、物和信息在两地之间的往来、传递和输送,包括运输和通信两个方面。狭义的交通专指运输。 交通的变迁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 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新变化 陆路 水路 海路 邮路 运输 通信 陆路 水路 海路 航空 交通是人类社会交往的产物,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 课程标准: 了解古代的道路、运河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 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选必二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前3500 两河双轮车 汉 罗马道路 隋 新航路开辟 元 明 17C 米迪运河 19C 蒸汽机车船、自行车、柏油路铁路 驰道直道 丝绸之路 大运河 京杭运河 郑和下西洋 新中国汽车、航空公司 1869 1903-14 中国造船入世界;第一条高速 2017-18-19 新四大发明;中国高速世界第一;高铁世界领先 秦 前5000 中亚驯马 苏伊士运河 飞机福特汽车巴拿马运河 1932-49 德国第一条高速 1964-69 日本商用高铁 1982 2006 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京张铁路竣工 中国轮船招商局成立 新中国第一条地铁 时空坐标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 【探究思考】1、导言,指出人类运输方式的变化。 驯养动物(畜力) 橇的使用(工具) 发明轮车(工具) 人工搬运(人力) 轮车的发明创造,让人类运输方式实现了由滑动到滚动的飞跃,轮车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运载量和运送速度,对道路修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探究思考】2、为什么轮车的发明是交通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1.天然道路: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①原始人在自然界中习惯性的足迹就形成了“路”。 “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②人类转向定居生活后,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 2.人工道路: (1)原因: (2)表现: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工道路的铺设 陆路交通 水路交通 路的形成:原始人在自然界中打猎、捕鱼、采集食物,其习惯性的足迹就形成了“路”。 人类转向定居,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但运输依赖天然的道路与河流。 罗马大干道 “阿庇乌大道”:兴建于公元前400年前后,用68年时间建成。由罗马东南方向越过亚平宁山脉通往布林迪西。 2.人工道路: (2)表现: 陆路交通 空间 表现 西方 古罗马原是意大利的一个小城邦,源于亚平宁半岛。公元前1世纪,罗马发展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罗马帝国。罗马帝国为了加强其统治,修建了以罗马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的大道。据史料记载,罗马人共筑硬面公路8万公里。这些大道促进了帝国内部和对外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2.人工道路: (2)表现: 陆路 交通 空间 表现 中国 材料1 (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 ———《汉书·贾山传》 ①秦朝: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秦直道 2.人工道路: (2)表现: 陆路 交通 空间 表现 中国 ①秦朝: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1)背景: (2) 影响: 【探究思考】阅读材料分析秦朝能够建立全国性交通网的背景及影响? 政治: 经济: 思想: 国家统一,中央集权; 封建经济初步发展; 法家思想 积极: 消极: ①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 ②有利于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③便利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劳民伤财,增加百姓负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