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科学 版本 青岛版·五四制 年级 五年级上册 单元名称 第5单元《材料的性能》 单元主题 材料工程师训练营———解密性能奥秘,智造未来生活 课时安排 3课时 一、单元主题 材料工程师训练营———解密性能奥秘,智造未来生活 二、单元大情景 “未来材料实验室”挑战赛 学生化身“材料工程师”,通过三关任务: 1.漂浮挑战赛:设计水上救援装置(对应《材料的漂浮能力》) 2.导热擂台赛:优化厨具材料(对应《材料的导热性》) 3.保温保卫战:研发节能保温杯(对应《保温技术》) 最终成果:举办“材料科技博览会”,展示创新设计。 三、课程标准分析 核心概念 1.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学习内容 1.1 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 学段目标 (5-6年级) ①描述材料的导热性、漂浮性等特性; ②设计实验验证材料性能; ③运用材料特性解决实际问题。 四、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材料的漂浮能力》《材料的导热性》《保温技术》这3课。 (一)第15课《材料的漂浮能力》 1.核心内容:通过实验探究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漂浮能力(如泡沫板、木块、金属片),引导学生理解材料密度与漂浮的关系。 2.关键活动: (1)设计对比实验验证材料密度对漂浮的影响(如相同体积下比较质量)。 (2)探究改变材料形状对漂浮能力的影响(如橡皮泥捏成船形)。 (3)联系生活实例(救生圈、船舶设计),理解漂浮材料的应用价值。 (二)第16课《材料的导热性》 1.核心内容:研究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金属、塑料、木材),区分热的良导体与不良导体。 2.关键活动: (1)实验对比不同材料的导热速度(如金属棒与木棒同时加热)。 (2)分析导热性在生活中的应用(锅身用金属导热快,锅柄用塑料隔热)。 (3)探究影响导热性的因素(如材料厚度、结构)。 (三)第17课《保温技术》 1.核心内容:基于导热性知识,探究保温原理(减少热传递)及保温材料的选择(如泡沫、棉絮)。 2.关键活动: (1)设计保温实验(对比包棉布与未包棉布的水杯温度变化)。 (2)分析保温瓶的多层结构(真空层阻断热对流,镀银层减少热辐射)。 (3)制作简易保温装置(如保温杯模型),应用导热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之间逻辑关系 1.递进式知识链: (1)基础认知(《漂浮能力》):建立材料密度与漂浮性的关系。 (2)性能深化(《导热性》):揭示材料导热规律,为保温技术奠基。 (3)综合应用(《保温技术》):利用导热性原理设计解决方案,体现“性能→应用”的工程思维。 2.能力培养主线: (1)观察验证(漂浮实验)→ 对比分析(导热实验)→ 创新设计(保温模型)。 (2)贯穿“控制变量法”的科学探究方法(如对比相同体积不同材料的漂浮能力)。 综合三课内容,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将: 1.掌握材料性能的科学本质(密度、导热性),理解“结构决定功能”的跨学科概念; 2.经历“实验探究→数据分析→方案设计”的完整科学实践过程; 3.培养工程思维(如保温技术设计),强化“科技改善生活”的责任意识。 五、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理解密度、导热性与材料功能的关系 科学思维 通过对比实验归纳性能规律(如“金属导热更快”) 探究实践 设计保温杯模型并测试效果 态度责任 树立环保材料应用意识 六、学情分析 1.年龄特点:五年级学生具象思维为主,对动手实验兴趣浓厚; 2.认知基础:已知“木头能浮水”“金属传热快”,但缺乏系统探究; 3.学习难点:理解“密度”抽象概念;控制实验变量(如保温杯测试的水温统一)。 七、活动设置 课时 活动主题 活动目标 达成方式 第1课 漂浮实验室 验证密度与漂浮关系 数学:测量同体积材料质量,计算密度; 工程:用橡皮泥设计“承重船” 第2课 导热擂台赛 对比金属/塑料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