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39571

青岛版(五四制2017秋)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能量的转换》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03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2次 大小:34994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单元,青岛,下册,整体,能量的转换,第三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科学 版本 青岛版·五四版 年级 五年级下册 单元名称 第3单元《能量的转换》 单元主题 能量探秘———解锁转换的密码 课时安排 4课时 一、单元主题 “能量探秘———解锁转换的密码” 围绕能量形式、转换规律及工程应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与模型制作,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培养科学思维与创新意识。 二、单元大情景 “能量特工局”科研挑战赛 学生化身“能量特工”,完成三项任务: 1.任务一:电磁密码破解(《电磁铁(一)(二)》)———探究电能→磁能转换; 2.任务二:机械能追踪(《有趣的碰碰球》)———验证动能与势能转化; 3.任务三:能量链解密(《无处不在的能量》)———分析多形式能量转换链条。 最终目标:设计“能量转换装置”参加“校园科技博览会”。 三、课程标准分析 核心概念 4.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 学习内容 4.1 能的形式、转移与转化(5~6年级) 学段目标 (5-6年级) ①描述动能、热能、电能等能量形式; ②设计实验验证能量转换规律; ③用模型解释能量守恒现象。 四、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电磁铁(一)》《电磁铁(二)》《有趣的碰碰球》《无处不在的能量》4课组成。 (一)第9课《电磁铁(一)》 1.核心内容: (1)探究电磁铁的基本结构(铁芯+线圈)及工作原理(通电生磁、断电消磁)。 (2)通过制作简易电磁铁(如铁钉缠绕导线),验证电能转化为磁能的过程。 2.关键实验: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观察磁性随电流通断的变化。 (二)第10课《电磁铁(二)》 核心内容: 1.研究电磁铁的磁极特性(南极/北极)及磁极可控性。 2.验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规律,发现改变磁极的方法: (1)改变线圈缠绕方向; (2)改变电流方向(电池正负极调换)。 3.对比电磁铁与永磁体的区别(磁极是否可变)。 (三)第11课《有趣的碰碰球》 1.核心内容: (1)通过牛顿摆实验(小球碰撞)观察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换。 (2)建立机械能守恒概念(如拉起的小球势能→撞击时动能→其他小球势能)。 2.解释生活现象:秋千摆动、弹珠碰撞中的能量传递规律。 (四)第12课《无处不在的能量》 1.核心内容: (1)辨识多种能量形式(光能、声能、热能、电能等)及其相互转化。 (2)探究能量转换链条(如摩擦生热、电灯发光、太阳能发电)。 2.分析复杂案例: (1)电视声像的能量来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电能→光能+声能); (2)人体能量转换(食物化学能→运动动能)。 四课以“能量转换”为核心,形成递进式知识链: 知识联系: (1)基础认知(《电磁铁(一)(二)》):聚焦单一能量转换形式(电能→磁能),建立“能量可转化”的初步概念。 (2)规律深化(《有趣的碰碰球》):探究机械能内部转换(动能 势能),为多形式能量转化铺垫。 (3)系统整合(《无处不在的能量》):拓展至跨领域能量转换(如化学能→热能),构建能量守恒观念。 2.纵向递进: 从“单一能量转换实验”(电磁铁)→“机械能守恒验证”(碰碰球)→“能量系统分析”(生活应用),体现认知深度递增。 3.横向整合: 所有课程均围绕“能量不会消失,只会转换形式”的核心观念,呼应《课程标准》核心概念“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 4.能力进阶: (1)实验技能:从基础电路制作→变量控制实验(如磁极方向)→能量转换模型设计。 (2)科学思维:归纳电磁铁特性→推理机械能规律→系统解释能量守恒。 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将构建“能量转换”的系统认知框架,为理解更复杂的物理现象(如新能源技术)奠定基础。 五、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理解能量转换形式(如电能→磁能)及守恒定律。 科学思维 通过对比实验归纳磁力影响因素(线圈匝数/电流大小)。 探究实践 设计牛顿摆实验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