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 必备知识 清单破 知识点1 成土因素 1.土壤 (1)定义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作用 土壤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并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2.成土因素 (1)自然因素 成土母质 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气候 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生物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 地形 在山区,随着地势的升高,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分化 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率较快,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在平坦的地方,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成土母质能在较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时间 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就越成熟 知识拓展 风化作用与风化物 ①风化作用: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原地发生的破坏 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②风化物: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物。 (2)人类活动 ①积极影响:可以培育出一些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水稻土。 ②消极影响: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可对土壤造成消极影响,导致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 失、盐渍化、荒漠化、土壤污染等。 知识点2 土壤剖面 1.定义: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与地面平 行展布的土层所构成。 土层 特点 有机层 土壤表层的植物残体堆积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腐殖质层 土壤腐殖质积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层,呈灰黑色或黑色 淋溶层 由于淋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有机质含量低,色泽较淡 淀积层 与淋溶层相伴存在,是土壤物质沉淀、积累的层次 母质层 为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母岩层 为坚硬的岩石 2.土壤分层及特点 关键能力 定点破 定点 我国的土壤 1.我国森林植被和草原植被下形成的四种土壤 类型 分布 特征 棕壤 主要分布于东半部广大地区,西部山地的一定高度上也有分布 棕壤发育在温带落叶阔叶林下,剖面具有鲜棕色的淀积层,土层较厚,质地黏重,表层有机质含量高,自然肥力较高 红壤 红壤发育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剖面呈均匀的土红色,有机质分解快、流失多,腐殖质少,质地较黏重,肥力较低 黑土 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以西、长城以北、贺兰山以东的广大地区 黑土是在草甸草原植被下发育的,有深厚而肥沃黑土层的土壤。黑土层较厚,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肥力高。表层疏松,通气透水,底土黏重,保水保肥。土壤结构良好,易于耕作 黑钙土 黑钙土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和草原植被下发育的暗黑色土壤。剖面上部具有深厚的腐殖质层,自然肥力较高,结构良好 2.我国土壤的地域差异 类型 分布 成因 黑色土壤 东北平原 冬季寒冷,有机质分解慢、积累较多 红色土壤 南方低山丘陵 高温多雨,矿物质淋溶作用强,氧化铁等含量高 青色土壤 东部地区长期积水之地 土壤中的铁多以氧化亚铁形式存在,土壤呈青灰色 白色土壤 西部地区 气候干旱,盐碱含量比较高,有机质少,水分较少 黄色土壤 黄土高原 在黄土基础上发育而成 学科素养 情境破 素养 盐碱地的形成与改良(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情境探究 民勤绿洲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位于甘肃省武威市,被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 林沙漠包围。民勤绿洲生态脆弱、植被稀疏,沙化、盐碱化严重,是我国风沙危害最严重和 水资源最缺乏的地区之一。民勤绿洲是我国西北地区典型的灌溉农业区,主要的灌溉水源是 地表水和地下水。据研究,民勤绿洲土地退化类型主要是沙化退耕地与盐碱化土地,建立人 工植被体系的关键是选择适宜民勤地区自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