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必备知识 清单破 知识点1 区域的发展阶段 1.区域发展的含义 区域发展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为核心的一系列经济 社会活动。 2.区域的发展阶段 (1)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 经济发展水平 大多数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居民经济收入不高 区域产业结构 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工业处于起步阶段,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型产业为主体 内部差异 区域内部发展差异不大,缺乏高水平的中心城市,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稀疏 区域开放程度 区域开放程度较低,进出口贸易规模偏小,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 人地关系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均衡状态 (2)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 表现 随着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和工业区迅速扩展,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发展态势,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趋于集聚 区域产业结构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逐步转移 内部差异 区域内部集聚作用大为加强,相继出现一系列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中心城市呈现率先发展的势头,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度增强 区域开放程度 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人地关系 出现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人地关系表现为明显的不协调 (3)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 背景 成长阶段后期,随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地价上涨,以及劳动力价格提高等,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导致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萎缩、衰败状态,并带来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严重社会问题 发展方向 调整区域产业,寻求新的发展,如新型工业化 人地关系 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人地矛盾加剧 (4)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表现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增长动力的转换 具体措施 强调以创新为引领,主要是产业创新、城市创新、科技创新和开放创新,以信息化、生态化、智能化、循环化为路径,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知识点2 区域发展的差异性 1.区域发展的衡量指标 (1)常用指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构成等。 (2)人文发展指数:以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地区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 发展水平。 2.区域发展差异:根据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可将区域划分为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 区,或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 知识点3 坚持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 1.原因:由于要素禀赋和演化过程的不同,区域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2.措施 关键能力 定点破 定点1 区域的发展阶段 1.不同区域发展阶段的差异 区域的发展一般会经过初级阶段、成长阶段到转型阶段再到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但高效益 综合发展阶段并非每个区域发展的必然结果。有些区域在发展过程中人地关系日趋紧张,面 临挑战的时候,自身缺乏转型、调整的能力和条件,导致经济停滞,从而衰败甚至消亡;还有些 区域在成长阶段注重各个方面的调整、协调,使人地关系维持在协调状态,从而长期处于成 长阶段。 2.综合分析区域发展阶段的方法 3.区域调整、转型的主要措施 (1)调整产业结构。如运用高新技术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升级;减少没有增长潜力的产业 部门,大力发展增长潜力大、效益好的新兴产业。 (2)改善地区投资环境。 (3)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环境。 (4)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交通、教育等。 定点2 区域发展的差异性 对不同区域进行对比,分析区域差异,是分析区域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的前提。 1.常见比较内容 比较区域差异可以从自然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