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知识点1 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1.自然环境组成要素:大气、水、土壤、生物、岩石及地貌等。 必备知识 清单破 知识点 1 2.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基础 (1)实现途径: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 (2)结果:自然环境要素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知识点2 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1.生产功能 (1)概念:指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2)过程: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和营养 盐。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知识点 2 (3)特点: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组合不同,生产功能的强弱有明显差异。 (4)影响:生产功能的强弱影响植被的生物量,进而影响农业生产的产量,例如相邻的坡地与平 地,不仅坡度不同,其接受的太阳辐射、水分条件、土壤肥力、风化物粗细等也不同,共同影 响着土地的生产功能,即使生长同种植物,生物量也有较大差别。 2.稳定功能 (1)概念:自然环境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环境具有能够自我调节、保持性质 稳定的功能。 (2)过程举例:人类活动释放了大量二氧化碳;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大气中的碳保存在植物体 及土壤中;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相结合,形成沉淀。通 过自然要素间的碳交换,部分实现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3)特征:各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稳定功能,但自然地理环境拥有此功能。 3.意义 (1)保证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2)协调人地关系,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生产功能和稳定功能的差异。 知识点3 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 1.特点 (1)变化性 自然环境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自然环境的演化,是要素间物质迁移的结果。 (2)统一性 一个要素的演化必然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各个要素的演化是统一的。 2.意义:保证了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协调,形成了阶段性的自然环境要素组合。 知识点 3 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 知识点4 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 1.响应原理:某一自然环境要素受到外部干扰发生变化,进而改变了该要素与其他要素间的物 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其他要素发生连锁变化,最终导致整个自然环境发生改变。 2.特点:与自然环境普遍存在着的演化相比,干扰下的环境变化多为快速的,各要素变化也不 同步。 3.现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不断增强。通过自然环境要素连锁变化,不但干扰的后果常常 被放大了,环境变化也越来越快。环境的快速变化往往不利于人类的适应。 知识点 4 关键能力 定点破 定点1 自然环境要素及三大物质循环的关系 1.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定点 1 2.自然界三大物质循环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不同的自然环境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 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三大物质循环对比如下: 水循环 生物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 概念 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 过程 从岩浆到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的产生过程 能量 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流) 太阳能→化学能→热 能 地球内部热能、太阳 能、重力能 意义 ①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①促进自然界物质和 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 及能量的流动、转 化;②联系自然环境 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 ①形成了丰富的矿产 资源;②改变了地表 形态,塑造了各种自 然景观;③实现了地 区之间、圈层之间的 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 定点2 自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