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章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易错点1 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下图示意新疆地区季节性冻土的最大冻结深度随海拔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季节性冻土的最大冻结深度,主要取决于( ) A.土壤平均地温 B.积雪覆盖时长 C.土壤的含水量 D.土壤最低温度 2.该区域海拔1 200米以上季节性冻土冻结深度变化的原因是( ) A.地下径流增加 B.积雪厚度增加 C.植被覆盖率降低 D.海拔逐渐升高 易错点2 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断 老秃顶子为辽宁省最高峰,属于长白山系龙岗支脉向西南延伸部分。下图示意老秃顶子北坡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的垂直梯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老秃顶子山顶部的自然带是( ) A.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B.高山草甸带 C.山地荒漠带 D.高山冰雪带 4.该山北坡草本植物种类在1 167米以上明显多于较低海拔地区的原因是( ) A.阴坡蒸发弱,空气湿度更大 B.水土流失少,土壤更肥沃 C.冰雪融水补给多,水源更充足 D.上层植被遮蔽少,光照更充足 易错点3 地方性分异规律的相关判断 登曲是青藏高原东部澜沧江的一级支流,流域内总体光照充足,低温干燥。下图示意登曲及其支流两岸山体植被带的垂直带谱(a、b为不同坡向),在大面积的常绿阔叶林中常可看到条带状的暗针叶林景观。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推测图中①处植被类型可能是( ) A.山地落叶阔叶林 B.山地季雨林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 D.山地灌丛 6.在同一山坡上,常绿阔叶林中的条带状暗针叶林最可能位于( ) A.阳坡的山凹处 B.阳坡的山脊处 C.阴坡的山凹处 D.阴坡的山脊处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易混易错练 1.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季节性冻土是因冬季温度低出现的土壤冻结现象,温度越低,其冻结的深度会越大,所以季节性冻土的最大冻结深度越大,则说明土壤的最低温度越低,而土壤平均地温低可能是土壤温度在冬季整体较低导致的,并不能说明土壤的最低温度就很低,D正确、A错误;季节性冻土的最大冻结深度主要受制于土壤的最低温度,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较小,C错误;积雪覆盖会维持土壤温度,使其变化减小,所以积雪覆盖时长主要影响冻土存在的时间,对冻土的最大冻结深度影响较小,B错误。 知识拓展 季节性冻土是指冬季冻结、夏季全部融化的岩土。自地表至冻结层底面的厚度称冻结深度。 2.B 图解如下: 易错分析 本题组的错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对土壤平均地温和土壤最低温度的理解不到位,误认为土壤平均地温越低,则土壤的最低温度也就越低。而事实上只要冬季的土壤最低温度更低,就可使最大冻结深度更深。二是不明确积雪厚度与季节性冻土冻结深度之间的关系,不能通过各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相互联系来分析问题。地表积雪可阻挡地面热量散失,积雪越厚,越有利于地面保温,则土壤温度相对越高,越不利于季节性冻土冻结。 3.B 图中显示,该山最高海拔处只有草本植物,无灌木和乔木,故山顶处不可能为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A错误;读材料可知,老秃顶子位于辽宁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较为湿润,且山顶处气温较低,水分条件较好,易形成高山草甸带,B正确;读图中横坐标海拔信息可知,老秃顶子海拔最高处不到1 467米,海拔较低,不会形成山地荒漠带和高山冰雪带,C、D错误。 4.D 读图可知,1 167米以下乔木、灌木较多,而1 167米以上乔木、灌木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因乔木、灌木比草本植物高大,在低海拔处大量的光照被乔木、灌木遮挡,不利于草本植物的生长,而1 167米以上随着乔木、灌木变少,其遮蔽阳光作用减弱,光照更充足,因而利于草本植物生长,D正确;整个北坡均为阴坡,且阴坡蒸发弱,空气湿度会较小,A错误;草本植物对土壤肥力的要求较低,B错误;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老秃顶子山上无冰雪带分布,没有冰雪融水补给,C错误。 易错分析 本组试题错因: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