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42904

部编版七上语文第六单元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同步课件(共55张PPT)

日期:2025-10-0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9次 大小:24189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PPT,55张,课件,同步,发挥联想和想象,编版
  • cover
(课件网) 写作: 《发挥联想和想象》 学生在此单元的课文学习中,已经对联想、想象的含义及其作用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并开展了相关的写作实践。在写作课上,要通过丰富的示例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联想、想象不管看起来多么夸张荒诞,乃至天马行空,都是具有现实基础,包含着特定内涵的。此单元的写作,要引导学生注意运用发散思维,不拘泥于眼前的实景和惯用的表达手段,同时要注意联想和想象的合理性与适当性,从现实出发,最终回到现实。 设计说明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第一次跑输了后,兔子不服气,提出再次比赛,结果兔子还是输了,请同学们猜想乌龟是如何赢得比赛的。 导入新课 想象1 导入新课 “唉,可怜的孩子!”原来它是一只世界上最诚实的兔子,拣到一块钱,在雨中焦急地等待失主。 比赛在龟国进行,龟王请来诸葛亮用八卦阵布置跑道,兔子找不准方向,累得气喘吁吁却到不了终点。 想象2 导入新课 “哦,我的天!”原来大赛请来德高望重的狮王发令,有中风后遗症的狮王手一抖竟对着兔子开枪了,比赛却继续进行。 想象3 导入新课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没有想象力的灵魂,就像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 导入新课 整体感知 1.进一步了解联想和想象,深入体会联想和想象对于写作的作用。(重点) 2.学习发散思维的方法,广收并蓄,拓展延伸,多角度、多方位地立意。(难点) 3.在写作实践中,主动运用联想和想象,使文章内容更丰富,表达更生动。(素养) 整体感知———学习目标 所谓联想,是人们在观察的基础上,由当前的某一事物回忆起或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活动,是由此想到彼。 联想的定义 整体感知———知识讲解 远远的街灯 天上的明星 天上的街灯 美丽的街市 相似性 联想 《天上的街市》中的想象 整体感知———知识讲解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 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 又在新叶上跳舞…… (3)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4)行者见他闭了门,却就弄个手段,拆开衣领,把定风丹噙在口中,摇身一变,变作一个蟭蟟虫儿,从他门隙处钻进。 牛刀小试:“联想”在哪里? 整体感知———知识讲解 联想的方法很多,主要有相关联想、相似联想、相反(相对)联想这样三种。 一、相关联想———以某一事物为触发点,超越时空,联系与之相关的事物。如见明月而思故乡;如《过万重山漫想》中,面对万重山的奇险联想到“第一个穿过三峡的是谁”,又因他当年遇到的种种困难,追溯而上联想到远古许许多多“第一个”。 二、相似联想———因这事物与那事物在形或神方面有相似处而产生联想。如《荷塘月色》中,出水的荷叶“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打着朵儿的花苞像“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贴切而生动,就是属于形似联想;《花的话》中,小男孩采摘二月兰,把它送给老师,就是抓住了二者在默默奉献这一精神上的相似点,同样属于相似联想。 整体感知———知识讲解 三、相反联想———又称相对联想或对比联想,是由对立关系而产生的联想。如《孟子》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抓住了二者在实质上的相反。文学作品中,常常用这种联想来展示人物的性格。如《守财奴》中贪婪、嗜财如命的老葛朗台与温顺、恬退隐忍的葛朗台太太,就是作者用对比联想构设的对立人物。 整体感知———知识讲解 四、因果联想———是指两件事物之间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如早晨开门时,看到院子、马路都湿了,自然会联想到下雨;有一个学生瘸一拐地走来,会联想到他摔跤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