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单元 维持生命的物质———氧气、水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4牡丹江中考)下列关于氧气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炼钢 B.航天燃料 C.医疗急救 D.潜水 2.(2024北京中考)为系统治理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提倡的做法是 ( ) A.任意排放生活污水 B.防治海洋垃圾污染 C.农业上过量使用农药 D.景观用水大量使用自来水 3.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 ) A.汞+氧气氧化汞 B.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 C.碱式碳酸铜氧化铜+二氧化碳+水 D.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 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完全正确的是 ( )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 C.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5.项目式化学小组同学制作了简易净水器(如图),下列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 A.花岗岩石子的作用是消毒 B.活性炭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C.石英砂能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 D.塑料杯中得到的水一定是纯水 6.(2024重庆B中考)利用红磷和白磷进行燃烧条件探究,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处物质为白磷 B.红磷的着火点高于80 ℃ C. a、b两点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D. c处通入氧气白磷能燃烧 7.如图所示的实验是对二氧化锰能否作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的探究。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实验①中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实验③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二氧化锰加快了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C.实验①和实验③形成对比实验 D.该实验验证了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8.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是 ( ) A B C D 9.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有关如图所示三个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它们的生成物中在常温下既有气体,也有液体,还有固体,其中实验Ⅰ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 B.由图示的实验可知,集气瓶也可以用作反应容器 C.实验Ⅲ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热。集气瓶底装的少量细沙可保护集气瓶,防止瓶底炸裂 D.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可燃物要由瓶口迅速伸至瓶底 10.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正确的是 ( ) A.净水措施 B.可加热仪器 C.粒子与元素的关系 D.化学反应的关系 11.(2024成都中考改编)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发生装置仅由试剂状态决定 B.该装置能收集到纯净的氧气 C.红热木炭应迅速伸入集气瓶瓶底 D.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12.认识燃烧的原理可以有效地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生火有术:钻木取火是利用摩擦生热,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B.驭火有方:点燃篝火前将木材架空,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防火有策:白磷保存在水中,可隔绝氧气防止白磷自燃 D.灭火有法:电线短路着火时泼水灭火,以免火势扩大 13.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取火方式也经历了漫长的演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钻木取火,“钻”为取火提供了热量 B.火折子,吹气可燃是因为吹气过程为燃烧提供了助燃物 C.打火机,转动出气阀调节燃料的量,可以调节火苗大小 D.火柴划,划动摩擦的过程要放热,提高了火柴的着火点 14.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 选项 A B C D 实验 装置 解释 集气瓶中的水:水先将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尽,便于观察氧气何时收集满 集气瓶中的水: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的体积变化得出被消耗氧气的体积 1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