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45953

24.寓言四则 穿井得一人 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5-09-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9次 大小:298820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寓言,四则,穿井,一人,课件,25张
  • cover
(课件网) 穿井得一人 吕不韦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两则外国寓言,其实在中国文学宝库里,也有不少诙谐幽默的寓言,它们都通过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深刻的生活道理,给人以启示。 今天,我们来学习《穿井得一人》这篇寓言,看看这则中国古代的寓言讲了什么故事,寄寓了什么道理。 吕不韦 (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卫国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撰的一部杂家代表著作。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全书26卷,分12纪、8览、6论,共160篇,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道家的代表作。 整体感知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划分层次 第一层(第①②句) 叙述宋国丁姓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井水用,常要占一个劳动力。后来自家打了井,趣说为“穿井得一人”。 第二层(第③④句) 别人并未懂这话,就把丁氏的话传开了,传到国君那里。 第三层(第⑤⑥句) 丁氏告诉国君使者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 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姓。 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待,等到。 凿,打。 告诉,对……说。 传播,转述。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浇田,经常派一个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打井挖到了一个人。” 译文 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像这样听传闻,还不如不听。 译文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命令,派遣。 介词,当“向”讲。 听到,得到。 像。 不如。 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 于:介词, “向” 。 字词识记 (1)家无井而出溉汲( ) (2)家无井而出溉汲( ) (3)及其家穿井( ) (4)国人道之( )( ) (5)闻之于宋君( ) (6)有闻而传之者( ) (7)丁氏对曰( ) (8)非得一人于井中( ) (9)问之于丁氏( ) 浇灌、灌溉 从井里取水 待,等到 全国 讲述 听到,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听说 应答,回答 在 向 · · · · · · · · · · 古今异义 及其家穿井( ) ( ) 国人道之( ) 丁氏对曰( ) 古义:挖掘、开凿 今义:把衣服、鞋袜等套在身上。 古义:国都。 今义:国家。 古义:待,等到 今义:连词,和 古义:应答,回答 今义:正确 词类活用 闻之于宋君( )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 一词多义 之 闻之于宋君( ) 得一人之使( ) 求闻之若此( ) 代词,这件事 助词,的 闻 有闻而传之者( ) 闻之于宋君( ) 动词,知道、听说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 于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 宋君令人问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