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4619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20课《 口技》教案设计及备课资料

日期:2025-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3次 大小:250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人教,语文,七年级,20课, 口技,教案
  • cover
口技 教学目的: 1.积累与本课相关的基础知识。 2.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逼真的描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背景。 2.整体理解课文。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口技》节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出卷网,《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全书20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仿拟传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异,并加评语,实际上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林嗣环的《口技》一文被收入《虞初新志》。林嗣环,字铁崖,福建晋江人,清代顺治年间进士。 口技是杂技的一种,运用口部发音技巧来模仿各 出卷网种声音,它是一种传统技艺,是艺人们长期在实际生活中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勤学苦练而获得的。本文确切而真实地抓住口技表演者发出的声响、听众的反应,描绘出当时表演的故事的全部内容,生动地再现了表演者摹拟深夜一家四口梦中醒来,继而又入睡和发生火警、救火的情景。文章可以作为描写场景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 出卷网重号标出课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文眼等,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结合注释基本梳通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化简后移到课文相关文字处,划出不懂之处。 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下列词语: 善:擅长,善于。 会:适逢,正赶上。 施:设置,安放。 少(shǎo)顷(qǐng):不久,一会儿。 但:只。 坐,通“座”,座位,这里指座位上的人。 惊觉(jué):惊醒。 呓(yì)语:说梦话。 乳:作动词用,喂奶。 当是时:在这个时候。 叱(chì):大声呵斥,严厉批评。 众妙毕备:各种妙处都具备,意思是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毕:全、都。备:具备。 妙绝:奇妙极了,好极了。绝:到了极点。 未几:不久。 少(shao):同“稍”,稍微。 俄而:一会儿,不久。 中间(jiàn):其中夹杂着。中:其中间:夹杂。 虽:即使。 股:大腿。 几(jī):几乎,差点儿。 先走:抢先逃跑。走:跑。 群响毕绝:各种声音全都消失了。毕绝:都消失了。 而已:罢了。 一、探究结构 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 出卷网,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课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点明意义。 理解结构要从抓线索或文眼入手。 1.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演前准备与将开始的情况。 摹拟一家人深夜里被惊醒的情形。 第二部分(1~4):精彩表演和听众的反应 表演一家人由醒复睡的情形 表演一场突然而至的大火灾的情形 第三部分(第5段),写表演结束时的情景。 2.本文的结构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 二、探究中心 学法指导:理解中心,要找出文章的写作重 出卷网点和文章中对整体内容进行抒情或议论的部分;指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义;理解这个中心的深刻或新颖之处,并理解这个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指导学生理解这个中心对自己的启示。 1.本文的中心是什么? 明确:本文通过描写一场精彩逼真的口技表演,赞扬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总结固趣: 本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读来 出卷网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令人叹服。作者笔下的这场口技表演距今已三百多年,今天仍能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布置作业 深入阅读课文,并对课文作个性理解。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翻译理解课文。 2.背诵课文。 教学内容与步聚 情景激趣 口技是杂技节目的一种。 且其中还有 出卷网复语术。运用嘴、舌、喉、鼻、等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如火车声、鸟鸣声等,表演时配合动作,可加强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