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46510

第22课《好的故事》同步练习B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

日期:2025-09-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4次 大小:154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六年级,语文,学制,五四,统编,学年
  • cover
第22课《好的故事》同步练习B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 一、基础知识积累 1. 下列关于《好的故事》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通过写实手法描绘故乡的自然风景 B. “好的故事”是作者在睡梦中看到的连贯情节 C. 鲁迅在文中表达了对现实的绝望和逃避 D. 文中“昏沉的夜”与“好的故事”形成鲜明对比 2. 下列词语中,与“参差”意思相反的一项是( ) A. 整齐 B. 杂乱 C. 交错 D. 分散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B. 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 C. 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 D. 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 4. 对“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希望将梦境中的美好场景记录下来 B. 表达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梦境的依赖 C. 体现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 D. 暗示梦境即将消失,作者感到无奈 5. 下列关于鲁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和思想深度 B.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收录回忆性散文 C. 鲁迅在《好的故事》中运用了意识流手法 D. 鲁迅的创作风格以幽默诙谐著称 6. 对文中“美的人和美的事”的象征意义,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指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B. 象征旧社会中平凡人的善良 C. 表达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D. 暗喻鲁迅对革命的失望 二、基础知识填空题 1. 文学常识 《好的故事》写于_____年,当时中国社会动荡,鲁迅借梦境表达_____。 鲁迅的散文集《_____》收录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作品。 2. 字词注音 荡漾( ) 骤( ) 掷( ) 陡( ) 3. 解释词语 泼剌:_____ 骤然:_____ 虹霓色:_____ 三、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题目。 选段一 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选段二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选段三 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 1. 选段一中,作者描写倒影时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2. 选段二中,“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与《好的故事》的主题有何关联? 3. 选段三中,“云锦也已皱蹙,凌乱”象征着什么? 四、课外阅读 阅读材料:《月光下的荷塘》 夏夜的荷塘,是月光最温柔的栖息地。我坐在荷塘边的青石上,看月亮从东山升起,将银辉倾泻在荷叶上。层层叠叠的荷叶像无数翡翠圆盘,托着晶莹的露珠,在月光下折射出七彩的光芒。偶尔有微风拂过,荷叶沙沙作响,露珠便顺着叶脉滚落入水,惊醒了沉睡的锦鲤。 荷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高洁。盛开的花朵如同亭亭玉立的仙子,花瓣边缘泛着淡淡的光晕,像是被月光吻过的痕迹;半开的花苞则裹着一层薄纱般的雾气,恰似羞涩的少女掩面而笑。就连凋零的残荷也别有一番韵味:蜷曲的花瓣垂在莲蓬旁,在月光下勾勒出一道优雅的弧线,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轮回。 月光如水,静静地流淌在荷塘里。远处的芦苇丛中传来虫鸣,与荷叶的沙沙声交织成一首轻柔的夜曲。我望着水中的月影,忽然觉得它就像一个沉睡的梦,被荷叶轻轻拥抱着。当一片浮云遮住月亮时,荷塘陷入短暂的黑暗,唯有萤火虫提着灯笼在水面上飞舞,如同散落的星子。 此刻,我忽然想起鲁迅在《好的故事》中描绘的梦境。这里的荷塘与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