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466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20课《虽有嘉肴》导学案(教师版)

日期:2025-05-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89次 大小:2003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七年级,上册,单元,20课,虽有嘉肴
  • cover
虽有嘉肴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 2.学习文言文,翻译课文;以“意义”划分句子节奏。 3.识记重点文言词意思,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4.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 【重点聚焦】 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 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教和学是相互促进 出卷网的,二者相辅相成。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难点突破】 课文怎样运用类比和引用论证的? ①运用类比,引出论点,层层递进论证论点。开 出卷网篇举出嘉肴不食而不知其味,引出至道不学不知其善,进而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层层推进,最终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教学相长。使得论证严谨、有条理。 ②引用论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文章在总结出中心论点———教学相长后,又引用《兑命》中的话,以增强对中心论点的阐述且作为有力证据。 【走进作者】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 儒 家学者解释 出卷网说明经书《 仪礼 》的文章选集,是一部 儒家 思想的资料汇编。又叫《 小戴礼记 》。与《 仪礼 》《 周礼 》合称“三礼”。 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 礼制、礼仪,解释礼仪 ,记录 孔子和弟子 等的问答,记述 修身做人的准则。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拓展链接】 古人常读的《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 “四书”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板书设计】 虽有嘉肴 嘉肴———弗食———不知其旨 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教和学 学———知不足 教———知困 互相促进 自反 自强 结论:教学相长 【自主学习案】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嘉肴(jiāyáo) ②弗食 (fú) ③ 旨 (zhǐ) ④自强 (qiǎng) ⑤兑命 (yuè) ⑥学学半 (xiào) 2.通假字 《兑命》曰: 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3.一词多义 ①其 弗食,不知其旨也(代词,指“佳肴”,美味的菜) 弗学,不知其善也(代词,指“至道”,最好的道理) 其此之谓乎(表示揣测) ②学 教学相长(学习 ) 学学半(教) 4.古今异义 ①虽有至道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②不能知其旨也 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 ③教然后知困 古义: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 ④教学相长也 古义:促进。 今义:增长。 5.词类活用 ①不知其旨也 名词作形容词,甘美。 ②不知其善也 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 6.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弗食,不知其旨也。 ②倒装句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 7.走进文本 (1)找出与“嘉肴”“弗食”“旨”相对应的词语。文章以“弗食”“嘉肴”开篇,有什么作用? 嘉肴———至道;弗食———弗学 出卷网;旨———善。以“嘉肴”喻“至道”,以“弗食”“嘉肴”来类比“弗学”“至道”不知其善的道理,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比喻论证)” ,生动形象地引出论述的问题,并进而论证论点,使文章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 (2)分别找出与学、教相承接的词语。第二层与上下文有什么联系? 学———知不足———自反,教———知困———自强;“学然后知不足”承接上文“弗学,不知其善也”进一步展开议论,并引出下文“教学相长”的观点。 (3)“教学相长”的结论在前面已经道明,课文最后《兑命》的一段话是否多余? 不多余,通过引用《兑命》中 “学学半。”的名言,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 的观点,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引用论证” ,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合作探究案】 1. 探究点一:论证方式 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