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新授课) 课题 19 小英雄雨来(节选) 学科 语文 教材简析和学情分析 《小英雄雨来》(节选)收入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作者管桦说,雨来的形象是抗日战争时期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那个年代的民兵、老人、妇女、少年儿童,都在为保卫祖国家园与敌人顽强斗争。教材选文具有篇幅长、序号分层的鲜明特点,笔者的教学设计围绕“通过列小标题读懂长课文”和“聚焦第四部分,体悟雨来的小英雄形象”展开,通过小组合作、读演结合、联想补白等方法,借助思维导图、改编剧本及丰富的图文、音像材料,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读懂长文,唤醒爱国之心。 教学目标 ①文化自信: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②语言运用:认识“晋、絮”等13个生字,读准“吧”等3个多音字,会写“晋、炕”等15个字,正确读写13个词语。③思维能力: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阅读、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列出每部分的小标题。④审美创造:了解雨来为掩护李大叔,与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1.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2.能关注细节,品味语言,感受雨来的小英雄形象,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并尝试迁移运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过程 媒体或技术应用 二次修改意见 一、多元体验,读课题初识小雨来(一)观影片———他是一个普通的小男孩1.师生交流,引出课文主人公———一个和同学们一般大的小男孩,名叫雨来。(板书:雨来)2.播放电影《小英雄雨来》中的雨来日常游泳、捉鱼片段。(学生看完后自由分享,说说通过这段影片认识了一个怎样的雨来)(雨来是个普通的小男孩,活泼机灵,顽皮可爱)导入课文,师生共读雨来的故事。(二)读课题———他是一位小英雄1.读课题,学生交流对小英雄的不同理解。教师指名读课题,交流关注“小”字表现的年纪小、亲切活泼和“英雄”的坚定勇敢。有志不在年高。(补充完整课题,板书:小英雄)2.齐读课题。(三)听历史———他生活的“抗日”年代1.出示小英雄生活的年代背景———抗日战争”。那是一段令人心痛却必须铭记的历史。(历史资料:抗日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侵略中国东北。1937年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侵略军烧杀抢掠。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自 1937 年 7 月 7 日至战争结束,中国军队伤亡331万多人,人民伤亡842万多人)2.普通的小雨来却生长在一个极不普通的年代。学生带着对残酷“战争”的初步理解,再次齐读课题。(四)正字音1.出示一组课文中与战争有关的词语:晋察冀、尸首、枪栓、劫难。教师指名读,相机正音。注意读准“晋”的前鼻音,补充了解“晋察冀”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根据地。注意读准“栓”的翘舌音,举例“门栓”。2.分别出示两组课文中表示动作和声音的词语。扭打、捆绑、枪毙、扒开吧嗒吧嗒、呜哩哇啦、教师指名读“呜哩哇啦”,“呜”读第一声,说说课文中还有哪些形容声音的词语。二、借助小标题,文走近小雨来(一)浏览全文,发现不同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思考它和以往学过的课文的不同之处。分享交流:课文篇幅特别长,全文分成六个部分,每个部分标有序号。(二)默读第一部分,学取标题1.学生借助教材中的小泡泡提示默读课文第一部分———读完这部分后,我们停下来想一想,这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2.学生交流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3.师生合作,用更精简准确的语句概括主要内容。学生在提炼过程中可以抓住关键词,主要人物是雨来,主要事件是游泳。教师视情况提示还有一点很关键———本领高。(板书:抓主要人物、事件,提炼关键词)教师小结:读这种长文章的时候,每读完一个部分后,停下来想一想,这部分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