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7.3.2 位似与坐标变换 问题1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一类相似的图形,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导入新课 知识点一:位似图形的坐标变化规律 1. 位似图形的坐标变化规律:一般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画出一个与原图形位似的图形,使它与原图形的相似比为k,那么与原图形上的点(x,y)对应的位似图形上的点的坐标为(kx,ky)或(-kx,-ky). 2. 如图,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2∶1,把线段AB放大得到A1B1,A2B2,填空并总结规律: (1)A(1,2), B(2,0), A1(____,____), A2(_____,_____), B1(____,____), B2(_____,0); (2)若P(x,y)是AB上一点, 则其对应点的坐标为 P1(_____,_____),P2(_____,_____). 2 4 -2 -4 4 0 -4 2x 2y -2x -2y 知识点二: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位似图形 3. 画位似图形的步骤: (1)确定位似中心与相似比k的值; (2)把原图的关键点的横纵坐标均乘k,得到对应点的坐标; (3)顺次连接上述各对应点,得到位似图形. 4.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2,1),B(3,3),C(4,2).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将△ABC向右侧放大两倍得到△A′B′C′. (1)在图中画出△A′B′C′; (2)若△ABC内有一点P(a,b),则点P放大后的对应点的坐标是_____. 解:(1)如图,△A′B′C′即为所求 (2a,2b) 【典例导引】 5. 【例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OAB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放大后得到△OCD,若B(0,1),D(0,3),则△OAB与△OCD的相似比是( ) A.2∶1 B.1∶2 C.3∶1 D.1∶3 D 【变式训练】 6.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两点C(2,1),D(2,0),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3∶1,在第一象限内把线段CD放大后得到线段AB,则点A的坐标为( ) A.(6,0) B.(3,6) C.(6,3) D.(4,2) C 7. 【例2】如图,△OAB与△OA′B′是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且相似比为1∶2,若点B的坐标为(-2,-4),则点B′的坐标为_____. (4,8) 8.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B在x轴正半轴上,以点O为位似中心,把△OAB按相似比为1∶4缩小,得到△OCD.若点A的坐标为(8,4),则第一象限内点C的坐标为_____. (2,1) 9. 【例3】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某图象上的点A,B为整数点,以点O为位似中心将该图象扩大为原的2倍,则点A的坐标为_____. (-2,2)或(2,-2) 1.位似图形的有关概念 如果两个图形不仅相似,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像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位似中心可以在形上、形外、形内).这时我们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点位似. 课堂小结 2.位似图形的性质 (1)位似图形的对应顶点的连线经过位似中心; (2)位似图形的对应边互相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 (3)位似图形的对应顶点到位似中心(在不重合的情况下)的距离之比等于相似比. 课堂小结 3.画位似图形的一般步骤 (1)确定位似中心(位似中心可以在图形的外部,也可以在图形的内部,还可以在图形的边上); (2)分别连接位似中心和能代表原图的关键点,并延长; (3)根据相似比,确定能代表所作的位似图形的关键点; (4)顺次连接上述各点,得到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课堂小结 4.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位似变化与对应点坐标的关系 一般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画出一个与原图形位似的图形,使它与原图形的相似比为k,那么与原图形上的点(x,y)对应的位似图形上的点的坐标为(kx,ky)或(-kx,-ky). 课堂小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