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秋 词 刘禹锡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同学们:自古以来,文坛诸多人物每每见秋,或聊发赞美之情,“霜叶红于二月花”就是其真实的写照;或悲叹萧凉悲伤之感,“断肠人在天涯”印证了他们的心迹,等等。今天我们再次领略一下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赋秋之作《秋词》。 整体感知 1、掌握有关刘禹锡的文学常识; 2 、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学习作者不怕困难,高昂进取的精神; 4 、背诵默写全诗。 整体感知———学习目标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刘禹锡诗文俱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有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整体感知———作者简介 这首诗是作者第一次被贬郎州(今湖南常德)时写的,他虽被贬谪,但却不悲观消沉,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歌颂秋天的壮美,表达了他的乐观情绪和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这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历来他人悲秋的情调,以奔放的热情、生动的画面,热情赞美秋日风光的美好,唱出了一首昂扬奋发的励志之歌。 整体感知———背景介绍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liáo 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诗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zhāo xiāo 整体感知———朗读诗歌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悲叹冷清萧条。 春天。 推开白云。排,推开。 蓝天。 整体感知———理解诗意 【译文】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面对秋天就都悲叹冷清萧条,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白鹤推开云层,一飞冲天,我的诗兴也被它带到了碧蓝的天空。 整体感知———理解诗意 精读细研 前两句:(议论) 新颖别致,赞美秋天。 后两句: (抒情) 乐观豪迈,奋发向上。 秋词 议论 抒情 精读细———分析诗歌 1、历代文人为了抒发“悲秋之情”,常借助那些事物? 落叶、悲鸿、衰草、枯木、银霜。 2、本诗作者表达了对秋的什么迥异态度? 借“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直上,矫健凌厉, 体现了激越向上,积极乐观人生态度。 精读细———赏析诗歌 对比。诗人将世人常“悲秋”的观念和自己热情赞美秋天作对比,直接表明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对秋天景色的喜爱之情。 3、赏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表现手法 精读细———赏析诗歌 ①“排”意为“推开”,表现了鹤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凌云的壮志。 ②“引”字不仅表现出诗人高昂的诗情,也表现出诗人的远大志向。 4、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你觉得诗句中那些字用得较好,请找出来,并加以赏析。 精读细———赏析诗歌 5.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表现手法:虚实结合。前实后虚,把诗人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豪迈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精读细———赏析诗歌 情感:诗人以“鹤”自比,抒发了自己凌云的壮志、开阔的胸襟和高昂进取的精神。 意象:圣人立象以尽意 1.“鹤”的文化内涵 超凡脱俗 君子之德 鹤有不群者,飞飞在野田。 饥不啄腐鼠,渴不饮盗泉。 ———白居易《感鹤》 精读细———赏析诗歌 结合诗句,你从哪里看出来这是一只怎样的鹤? 晴空一鹤排云上 “排”, 意为推开、冲破。 “上”, 意为向上、冲上。 这是一只卓尔不群、冲破桎梏的鹤。 2.“鹤”的画面之美 精读细———赏析诗歌 中唐诗豪 刘禹锡 (772一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中晚期诗人,与柳宗元、白居易是同时代人。他出身于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自幼好学,精通诸子百家、诗文辞賦。被白居易称赞为“诗豪”。 查找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