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68737

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共1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9-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4次 大小:175442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16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高瞻远瞩谏思危, 理性 声 音 需 倾听 统编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如果你穿越到唐朝,成为一名谏臣,面对如下情况,你会如何劝谏唐太宗? 贞观初年,唐太宗借鉴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大臣们对此极为忧虑,他们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开始纷纷上书劝谏。 每组派代表展示课前整理的每段重点文言知识、本课实词卡片。 走进文本,初步感知 理性的声音———思”什么?.理性 集体朗读全文,思考全文围绕哪个字展开? 理清论述思路,倾听理性声音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思” 人君当思: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德义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理清论述思路,倾听理性声音 理性的思考———为什么“思”? 纵情傲物,德衰囯危 理清论述思路,倾听理性声音 理性的表现———怎么“思”? (朗读第三段前半部分内容) 1、2:戒奢侈 3、4:戒骄傲 5、6:戒纵欲 7、8:戒轻信 9、10:戒赏罚不公 十思 理清论述思路,倾听理性声音 诚能十思 ,垂拱而治 理性的结果———诚能十思”的结果如何? (朗读第三段后半部分内容) 【合作探究】敢于担当还要有能力担当,规劝者的劝谏艺术也直接关系到劝谏的成败。那么,魏征的劝谏有哪些艺术魅力? 赏析劝谏艺术,研读理性声音 1.赏析“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赏析劝谏艺术,研读理性声音 劝谏艺术一:以史为鉴 2.“疏”为“疏通事理,分条陈述”的意思。魏征为什么要将分条陈述的最重要的“十思”置于篇末,而不置于篇首?即为什么要写前两段? 赏析劝谏艺术,研读理性声音 木长固本 欲流浚源 赏析劝谏艺术,研读理性声音 积德国安 不深望远 不固求长 德衰囯危 第一段: 比喻、正反对比 创业 赏析劝谏艺术,研读理性声音 殷忧,竭诚待下———吴越为一体 守业 得志,纵情傲物———骨肉为行路 第二段: 比喻、正反对比 载舟覆舟 水和舟———民和君 态度迥异 结果不同 2.“疏”,为“疏通事理,分条陈述”的意思。魏征为什么要将分条陈述的最重要的“十思”置于篇末,而不置于篇首?即为什么要写前两段? 赏析劝谏艺术,研读理性声音 劝谏艺术二:手法丰富 劝谏艺术三:构思得理 ①“臣闻”能否改成“臣以为”? ②“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其中“诚能见可欲”能否改成“是故见可欲”? ③“怨不在大,可畏惟人”“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这两句话能否改为“怨不在大,可畏惟民”“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民”? 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是“下愚”,而称唐太宗为“明哲”? 赏析劝谏艺术,研读理性声音 3.咬文嚼字,思考以下句子中的词语能否替换? 劝谏艺术四:用语得体 三 总结新课 “思”什么 为什么“思” 怎么“思” 思”的结果如何 理性声音 以史为鉴 手法丰富 构思得理 语言得体 请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和“善始———克终”这两个话题中任选一个,围绕选择的的话题召开一次专题研讨会,分四组合作,要求每组撰写不少于三条的发言提纲。 作业布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