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酒(其五)》学历案 【课题与课时】 课题:《饮酒(其五)》(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6课) 课时:1课时 【课标要求】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教材分析】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这首诗歌颂田园生活的恬静闲适,突出地表现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境。浅显的语言、精微的结构、高远的意境、深蕴的哲理,使这首诗几乎成了中国诗史上最为人们熟知的一篇,是陶诗中最著名的诗篇之一。 【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说出诗歌的韵律之美。 2.诵读诗歌,评述作者的悠然心境。 3.悟读诗歌,感悟作者的人生追求。 【评价任务】 1.读诗,读出诗歌的悠然韵味。 2.品诗,品味诗人的悠然心境。 3.悟诗,品悟诗人的悠然真意。 【学习过程】 1.情境导入 他,是一位诗人,向往宁静,却结庐人境。 他,是一位隐士,淡泊名利,陶醉于耕种。 他,性嗜饮酒,却举世独醒。 他,住在不蔽风日的陋室里,却希望天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他就是陶渊明。 2.情境活动 八年级(1)班开展了“走进陶渊明”综合实践活动。请同学们结合《饮酒》(其五),畅谈陶渊明的隐居生活,感悟陶渊明的人生追求。 3.简介作者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因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柴桑。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等。 “田园诗派之祖”,“隐逸诗人之宗”,中国酒文化和菊文化的代表人物。 陶渊明经常酣饮赋诗,在他现存的137篇诗文中,饮酒的组诗就有20首。 我们来看一看陶渊明写的《饮酒》组诗的序言是怎么说的。【屏显】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饮酒》(序言) 从这几句话中,你能看出作者是在一个什么样的情况下写出这首《饮酒》的?预设:喝酒之后的自娱自乐。 《饮酒》(其五)是组诗里,格调最高,流传最广的一首。 任务一:读诗,读出诗歌的悠然诗韵 1.一读:自由诵读,读准字音,读顺诗句,字正腔圆。 2.二读:听录音范读,划分停顿,读出节奏美。 3.三读:圈出诗句的韵脚并注音,说说诗歌押什么韵,读出韵律美。读出问句的升调,答句的意味深长。 4.四读:找出一个能够奠定全诗感情基调的词语。(悠然) 5.归纳朗读方法 划分节奏有层次,音节点拖读有顿挫,韵脚重读有韵味。 师生共读,体悟诗歌的悠然韵味。 任务二:品诗,品味诗人的悠然心境 活动1走进陶渊明的“人境”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学生自读诗句,读出诗意。 预设: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庐(知识补充)刘禹锡《陋室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备“三顾茅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庐”字有着深刻文化内蕴,代表着古人的一种安贫乐道的品格和志趣。“庐”作为意象,也代表了“隐逸”、“田园”的精神风标。 问题:陶渊明的“人境”是怎样的?结合诗句意象说说你的看法。 陶渊明的“人境”是的,因为。”一叙一转写出了一种闹中取静的闲适之美。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学生自读诗句,读出诗意。 预设: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预设:陶渊明的“人境”是安静的,因为没有车马的喧嚷。 陶渊明的“人境”是冷清的,因为无车马,少人来往。 陶渊明的“人境”是淡泊的,因为心远,不念名利职场,情不系权贵之门。一问一答,写出了超凡脱俗的操守之美。 【补充】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 所以我们说陶渊明的“人境”远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