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福》教案设计 鲁迅 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的结构。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合作探究本文的人物形象。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3.发现此课的美感,学会同情人、帮助人。 教学重难点 1.理清小说的结构。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合作探究本文的人物形象。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小说结构特点和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一、导入课文 郁达夫曾说过:“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在我们中国,曾经出现过无数的伟大人物,其中包括鲁迅。(投影———鲁迅) 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已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已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开始学习鲁迅的又一篇杰出小说《祝福》,这篇小说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小说后来被改编成电影或多种话剧。它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魅力呢,请看课文。 二、人物分析 (一)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祥林嫂的人生悲剧。 明确:最简洁可用四个动词来概括:“问—抓—撞—捐”。但是电影《祝福》却把“逃”放在开头,请大家比较小说把“问”放在开头有什么区别?(“问”: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渲染气氛。“逃”:增加视觉效果,如果把“问”放在电影里,难免沉闷。) (二) 讨论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1、 模样周正、健壮耐劳 模样周正———年纪二十六七”,脸色虽然“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儿“周正”,“手脚壮大”,“顺着眼”,“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 健壮耐劳———抵得过一个男子”,“彻夜的煮福礼”,“竟没有添短工”,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劳动强度大,工作是十分艰辛的,“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是为什么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2、 被迫改嫁、强烈反抗 在第二大段第二自然段,文章对祥林嫂的身世作了初步的交代。她“大概也就姓卫”,旧社会一个女子姓什么,是无关紧要的事,祥林嫂姓什么,早被人忘记了,“祥林”是丈夫的名字,这“名字”,说明她社会地位极其低下。 第二次婚姻———百分之百的包办、不折不扣的欺骗、地地道道的买卖、野蛮粗暴的强迫,是浸透了劳动妇女血和泪的封建婚姻。 作品还描写了那个“异乎”寻常的“婚礼”,“婚礼”,应该是热闹的,喜气洋洋的,祥林嫂和贺老六的“婚礼”是一个什么场面呢?请看“嚎、擒、撞、大窟窿、用香灰止血、七手八脚、关”这些词。你能概括一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婚礼”吗? 明确:是一血淋淋的惨剧、乱七八糟的闹剧、反抗失败的悲剧。 3、 家破人亡、走投无路 祥林嫂第二次到鲁家做工,表现大不如前,手脚不灵,记性不好,“死尸似的脸上整日没有笑容”。鲁四老爷深深地嫌弃她是两次失去丈夫的寡妇。准备“福礼”,不让她沾手。四婶执行四叔的告诫,她讲的两句话:“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这是对祥林嫂精神的莫大的打击。到了此时,祥林嫂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境地呢?你能谈谈吗? 失去了丈夫、孩子、劳动力、理智、红色、笑容、信任、镇上人的同情,她的精神一步步崩溃。 4、 失魂落魄、沦为乞丐 “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的说。“再一强,或者真实性撞一个死,就好了。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