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80720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语文园地三 课件+教案

日期:2025-10-1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160594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语文,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语文园地三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能借助拼音读准表示动物“家”的字音,了解词语意思,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 语言运用:能将观察到的事物变化和当时的想法心情用书面语言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出来。 思维能力:结合本单元的阅读体验,系统地梳理、总结“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连续观察的”方法,积极观察、感知生活。 审美创造:正确朗读、背诵气象谚语,并理解谚语所表达的含义,尝试在学习和生活中加以运用。 【教学目标】 学会观察事物,体验观察的乐趣,并进行创作。 理解不同词语有着相同的意思,并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积累气象谚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导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有什么关于观察的经验或收获?(板书:语文园地) 过渡:我们一起走进本单元“交流平台”,从课文中仔细寻找观察的秘密。 二、“交流平台”的教学 1.出示教材中的三个语段,结合旁白,总结观察要点:细致观察;连续观察;调动感官。(板书:细致观察 连续观察 调动感官) 2.品读语段,交流。 (1)齐读语段一,思考:这段话中哪些部分体现作者的细致观察? 法布尔观察到了蟋蟀的前足、大颚、后足、后腿,所以准确地描写了每部位的动作,让我们清楚地知道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只有进行细致地观察,才能写得准确。(板书:写得准确)同学们在观察事物时,要学习法布尔,注意观察细微之处。 齐读语段二,思考:这段话中哪里告诉我们作者连续观察了一段时间 圈画词语:逐渐。 追问:加上“逐渐”意思有什么不同?(板书:结果真实) 继续追问:我们观察哪些事物有必要进行连续观察? 举例:植物生长过程、水滴穿石现象等。 齐读语段三,思考:这段话中,作者调动了哪些感官来观察? 视觉、听觉。 小结: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后,得到的结论才更全面。(板书:结论全面) 3.我们应如何观察事物?请举例说明。 4.总结:在观察事物时,我们要细致观察,为了观察得更细致,我们有时需要连续观察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中,我们可以调动多种感官来观察,这样观察到的结果会更真实、全面,我们才能写得更准确。 三 区分名称,准确表达 1.谈话:这个单元我们了解了蟋蟀的住宅和燕子窝。动物都有自己的家,你知道哪些动物的家的名字呢? 2.出示各种鸟窝的图片。引导:这是鸟儿的家,又叫作什么呢? (1)学生交流预设:鸟窝、鸟巢。 (2)引导:我们发现“鸟窝”也可以叫“鸟巢”。 3.欣赏图片,理解词语:圈、厩、棚、穴。 (1)出示猪圈、马厩、牛棚、虎穴图片,说一说四种动物的家的不同之处。 (2)连一连,为下面的动物找到家。 ①呈现课本中的习题,学生上台在白板上连线。 ②引导发现:依据连线的情况,你们有什么发现? ③教师小结:鸟窝又叫鸟巢,马厩又叫马棚、马圈,同一种动物的住所有多种说法。猪、马、牛的家都可以叫作“圈”。 (3)拓展图片,认识动物的住所。 出示兔窟、蜂巢、鸡笼、鸭舍等图片和词语,学生认读。 (4)认读带有动物住所名称的词语。 狡兔三窟  蛇鼠一窝  龙潭虎穴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采用借助图片、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式认识动物的住所名,体会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拓展带有动物住所名的词语,在语境中巩固所学,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四 朗读比较,学习表达 1.出示第一组句子。 课件出示: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变成灰色。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1)对比朗读: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 (2)引导:请说说你有什么发现。预设:第二句比第一句多出一个词“逐渐”。 (3)提问:加了一个“逐渐”,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预设:“逐渐”说明爬山虎的脚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