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81450

【核心素养】6.16.1 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北师大版(2024)生物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06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3次 大小:9800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八年级,生物,2024,北师大,教案,核心
  • cover
/让教学更有效高效备课|生物学科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与 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理解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认识到生物的性状是生命特征的体现,从而树立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的生命观念。 科学思维:通过对个体间性状的比较和分析,培养归纳、推理和判断的科学思维能力,能够从现象中总结出遗传和变异的规律。 探究实践:参与“个体间性状的比较”和“个体间嘴唇形态的比较与分类”活动,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记录、统计和分析,提高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态度责任:激发对遗传学的兴趣,认识到遗传和变异现象在生物界的普遍性,培养尊重科学、热爱自然的态度,同时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合作与交流,增强团队责任感。 学习重点 通过对人体8种性状的观察、比较和分析,理解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明确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就是相对性状。 学习难点 通过对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实例分析,区分遗传和变异现象,理解遗传是亲子间性状的相似性,变异是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性状的差异。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包含8种性状说明的表格、唇形图片、教学PPT;准备镜子、纸、笔、红色唇膏、唇形采集纸(铜版纸、宣纸或其他软性纸)、尺子等材料器具;提前安排好活动分组。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内容,了解本节课的大致内容;准备好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自己和父母有一些相似的地方,比如眼睛的形状、头发的颜色等,但又不完全一样呢?这是为什么呢?”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遗传和变异现象,并告知学生要认识这些问题,得从性状和相对性状说起。 新课讲授(30分钟) 性状的概念:教师讲解“性状”的定义,即人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特征,在遗传学上都称为性状。并举例说明,如五官、皮肤颜色、身体高度、嗓音、血型等都属于性状。 活动一:个体间性状的比较 目的要求:教师向学生明确活动的三个目的,即辨别8种性状、检查自己的性状表现并与同学比较、统计全班8种性状完全相同的同学人数并举例说出个体间性状的差异。 方法步骤:教师引导学生对照表16-1中的8种性状进行自我检查,并记录结果。然后指导全班同学起立,由班长或某位同学逐项报告自己的检查结果,每报告一项,让和报告者本项性状不同的同学坐下,最后统计和报告者一起站立的同学人数。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活动中的三个问题。对于“如果最后没有人和报告者一起站立,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个体间性状存在差异;对于“如果有人和报告者一起站立,继续检查他们的其他性状是否相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性状的多样性;对于“根据活动结果推测世界上两个人性状完全相同的可能性有多大”,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两个人性状完全相同的可能性极小。 相对性状的概念:在学生完成活动并讨论后,教师总结得出“相对性状”的概念,即同一种生物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并结合活动中的性状举例说明,如卷舌的能卷和不能卷舌就是一对相对性状。 活动二:个体间嘴唇形态的比较与分类 目的要求:教师说明活动的目的,即观察嘴唇的结构与特征,辨认唇峰、唇珠、口裂、唇角等结构的形态;分组完成嘴唇轮廓图片的分类方案,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分类方法。 方法步骤: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前在老师辅助下,使用红色唇膏涂在嘴唇上,印下唇印。然后让学生观察图16-2的4张唇形轮廓,结合实际情况,小组成员依次描述和记录一个结构(如唇珠)在不同嘴唇形态中的异同。根据观察结果,通过区分唇珠、唇峰的形态,完成图16-2中4张唇形轮廓的分类,在图16-3的方框中填写编号,组间交流结果;用类似的方法对本组采集的嘴唇轮廓进行分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