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十四课 推进绿色发展 目录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 二、实现可持续发展 修 行 靠 个 人 活动:我是小导游 结合自己的经历,向同学们介绍一个你最喜欢或最向往的自然景点。 01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游戏:追根溯源 规则:邀请两组同学,一组随意说出一个客观事物,另一组同学不断追朔其本源。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自然是生命之母,广袤的草原、肥沃的土地、渔产丰富的江河湖海等,不仅该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料来源,也给人类提供了生产资料来源。大自然孕育和抚养了人类,人类应该以大自然为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写道:“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水分的集聚中心和贮藏库。”四大文明古国均发源于森林茂密、水量丰沛、田野肥沃的地区。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的衰落与生态环境衰退特别是严重的土地荒漠化直接相关。我国历史上一些地区也有过惨痛教训,楼兰古国因屯垦开荒、盲目灌溉,导致孔雀河改道而衰落。 始建于战国的都江堰,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这一根据岷江的洪涝规律和成都平原悬江的地势特点,因势利导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不仅造福了当时,而且泽被后世。 人与自然是怎样的关系?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历史教训标明,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发展不讲保护,只讲利用不讲回复。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后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实践要求与重在成就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我们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山峦层林尽染,平原蓝绿交融,城乡鸟语花香。这样的自然美景,既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也是人类走向未来的依托。 ———2019年4月28日,习近平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浙江安吉余村:“点绿成金”的发展密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探究与分享 结合余村发生的巨大变化,说说你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解。 科学内涵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而是要坚持子啊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民生福祉的基础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工作时指出 对人的生存来说,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让民,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要坚定不移地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