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在浸透了封建文化的环境中生活着的中国百姓,不敢对生活有所奢求,他们只求生能存命,死后安魂。可就是如此可怜的要求,也被社会冷漠地拒绝,即先生所说的“想做奴隶而不得”。在天地圣众歆享牲醴的爆竹声中,一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可怜女人,躺在了写着“吃人” 二字的历史上! 1918年5月,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封建制度进行猛烈的揭露和抨击,奠定了其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将“租”与“界”的“禾”与“田”去掉,即不愿将“禾”“田”让给帝国主义。二字形象地讽刺了当时国民党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代表作品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坟》《热风》《华盖集》《且介亭杂文》《南腔北调集》等。 小说集: 散文集: 杂文集: 代表作品 创作背景 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未被彻底摧毁,中国广大人民尤其农民,日益贫困,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等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仍然是束缚着人民尤其是妇女的精神枷锁。 鲁迅写作《祝福》这篇小说,目的就在于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 资料链接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妇女的三从四德:“三从”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封建秩序对妇女的压迫尤为深重,妇女没有人身权利,违背这一秩序的妇女都被视为“罪人”。 三纲五常 三从四德 从宋代起,中国封建思想越加保守、僵化。这种趋势的现象之一便是理学的出现,其口号是“存天理,灭人欲”。宋朝理学认为夫权是“天理”,而寡妇再嫁,就是以正常的“人欲”破坏了这个“天理”。它提倡妇女守节,认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寡妇不可以再嫁。到了清朝,就连未婚夫死了,也要为他守一辈子;如果妇女为死去的丈夫甚至未婚夫自杀殉葬,地方官府还要给予表彰,并为这样的妇女立牌坊。封建思想已经发展到灭绝人性的地步。 贞节 “祝福”也叫“谢年”,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流行的一种习俗。 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关于祝福 按照老人的说法,天上的菩萨不进不洁之家。因此,在祝福之前,必须把厅堂、祭桌、祭器等掸扫、洗刷得干干净净。“三牲福礼”煮好后,盛放在木制的朱漆大盘里。祭典若在深夜举行,气氛更为庄严肃穆。 男丁按辈份行三跪九叩大礼,妇女和个别忌生肖的男丁都要回避。别说寡妇祥林嫂,就是鲁府的太太、小姐们也是被剥夺祝福资格的。 关于祝福 封建迷信思想 封建礼教制度 右面是本文的结构导图,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处的内容。 梳理情节 序幕 结局 开端 发展 高潮 尾声 鲁镇祝福景象 ①_____ 鲁四爷 寂然死去 初到鲁镇:做工满足→ ②_____ 初卖山中:_____→ ③_____ 再到鲁镇:④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祝福景象 “我”的感受 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