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86036

8.1《荷花淀》课件(共2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7次 大小:50759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PPT
  • cover
(课件网) 荷花淀 3 感知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精神。 2 整体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 1 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衬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思想的写法。 教学目标 战争是一个让人思考、让人感悟的名词,它演绎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见证了人性中的正义与邪恶。孙犁的小说《荷花淀》为我们展示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人民战斗生活的另一面,在这里同样不泛紧张的战斗场面,却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交流,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不以情节取胜,而以抒情见长。 课堂导入 教学过程 孙犁,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一九四五年后,他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斗争生活为题材,在延安窑洞里的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这篇小说。他的小说作品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追求诗歌般的意境,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诗体小说”,并对当代文学产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了一个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荷花淀派”。他被人们称为“短篇小说能手。” 代表作: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小说散文合集《白洋淀纪事》。 背景介绍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现代著名作家孙犁(1913—1996),是河北安平人,1936年到了白洋淀附近的安新县同口小学教书。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或是清晨或是黄昏,他经常到白洋淀边散步,慢慢地,他熟悉了这一带的风土人情,熟悉了这里人民的劳动和生活。 1937年,日寇的铁蹄踏进这一地区,他切身体验到了这里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在抗日的旗帜下,男女老少都动员起来。虽然热土难离,但为了保家卫国,为了打鬼子,各个村庄的青年农民都自愿地奔赴抗日前线。至于那些青年妇女所表现出的识大体、顾大局,乐观向上、无私奉献的精神,更使他由衷敬佩。基于这种心理,他写成了《荷花淀》这篇著名的小说。 教学过程 (二)写作背景 背景介绍 他的作品显示出作家成熟的独特的艺术风格: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完美统一。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形成了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荷花淀派”。由于他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又被称为“诗体小说”。 教学过程 (三)荷花淀派 背景介绍 初步感知 教学过程 (一)基本字词 藕断丝连:比喻表面上好像已断了关系,实际上仍然挂牵着。 铜墙铁壁:比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 聚精会神: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 震动·振动:震动:物体自身动荡或使物体动荡。 振动:指物体的全部或一部分沿直线或曲线往返颤动。 (二)通读文本,明确文章基本结构 初步感知 荷花淀 开端—夫妻话别 发展—探夫遇敌 高潮 结局 尾声—参加战斗 —助夫参战 教学过程 (一)前三段描写了哪些景物?由这些景物构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典型环境 夜景美:高升的月亮、干净凉爽的院子、柔滑修长的苇眉子、像雪地和云彩一样洁白的苇席、一片银白的荷花淀、水面的薄雾、徐徐的清风、清新的荷香。 文本详析 这几段描绘的是荷花淀夜景的风景画和风俗画,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种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氛围。 以景写人,情景相生。 1. 淀上万里无云开阔明丽的景色,使年轻妇女们失望伤心的心情马上变得开朗愉快起来。 2. 荷叶像铜墙铁壁———暗寓抗日根据地像铜墙铁壁。 3. 粉色荷花箭是哨兵———暗寓白洋淀的妇女们成长为抗日游击战士。 教学过程 (二)分析对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和对日光下水乡风光的描写。 文本详析 “震动”反映了水生嫂听到丈夫要离开时的突然和震惊,对丈夫的不舍。 她用“吮”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掩饰了失态,不想让丈夫看出自己心里的震动、有软弱的表现,显示了她的坚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