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87149

7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课件(共26张PPT)

日期:2025-09-2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37次 大小:17944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课件,26张
  • cover
(课件网) 7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马克·吐温,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美国作家、演说家,“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 12岁时,父亲去世,他只好停学,到工厂当小工。曾做过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矿工及新闻记者工作。渐渐地着手写一些有趣的小品,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作者简介 快速浏览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笼罩  呻吟  悲伤  绝望 摸索  辉煌  吹嘘 饥饿  疲劳  荒唐  告诫  煞白  祈祷  诚心诚意 欣喜若狂   成群结队 词语对对碰 近义词 反义词 搜索———搜寻 凄惨———悲惨 热切———恳切 吹嘘———吹捧 荒唐———荒谬 告诫———劝诫 滔滔不绝———口若悬河 公———私密 荒唐———合理 透露———隐瞒 遵守———违背 欣喜若狂———悲痛欲绝 滔滔不绝———哑口无言 了解《汤姆·索亚历险记》 时间 地点 主要人物 主要内容 小说主旨 艺术特色 19世 纪上半世纪 密西西比河畔的小镇 汤姆·索亚和他的小伙伴(哈克、贝琪等) 汤姆·索亚和他的小伙伴的冒险故事 表现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批判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 语言幽默,用对比、夸张的手法进行批判 课文节选的是汤姆山洞历险回家后的故事片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 看望朋友 回到村庄 讲历险经过 小组探究,交流反馈 (1)课文主要写了这几件事: ①孩子们回来前小镇上人们的悲痛心情; ②孩子们归来时人们的欣喜; ③汤姆讲述自己和贝琪山洞遇险的经历; ④汤姆探望生病的小伙伴哈克。 (2)课文主要记叙了汤姆在山洞历险后返回家的故事。 汤姆 波莉姨妈 贝琪 撒切尔法官 道格拉斯 寡妇 哈克 印江· 乔埃 撒切尔太太 大人 孩子 人物关系 汤姆的母亲去世后姨妈收养了他。 父母 道格拉斯寡妇因哈克曾救过她的命,后来收养了他。 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第一部分(1) 写汤姆和贝琪失踪后,贝琪的妈妈撒切尔太太和汤姆的姨妈陷入悲痛绝望,整个小镇也为他们担忧。 写随着汤姆和贝琪的回归,小镇又恢复了欢乐,汤姆给大家讲述了他和贝琪在洞中的历险经过。 第二部分(2—4) 写汤姆去看望伙伴哈克和贝琪,从法官口中意外得知山洞已被封上,乔埃被困洞中。 第三部分(5—15) 整体感知 读课文的第一部分, 作者在描述两个孩子失踪后,人们悲痛的心情时,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 两个孩子失踪后,人们的公开祈祷和私下祈祷,镇上大多数人们放弃搜寻,恢复到原来的生活这些都是略写。而对撒切尔太太的语言、动作、神情和波莉姨妈的外貌刻画得细致入微,突出表现她们内心的悲痛和绝望,这是详写。 第2自然段的场面描写有什么作用? 第2自然段描写了两个孩子被找到后,镇上的人们开心庆祝的场面,渲染了人们激动、喜悦的气氛,与第1自然段的悲痛、绝望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比,先悲后喜,充满喜剧效果。 大悲大喜的人们 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孩子们归来前后人们大悲大喜的心情? 大悲:撒切尔太太病得很厉害……整个小镇被蒙上了悲伤与凄惨的阴影。 大喜:半夜十分,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让我们带着这份跌宕起伏的心情,再来读一读描写波莉姨妈的句子。 “波莉姨妈已经陷入了悲痛和绝望之中,她那满头的灰发几乎全变白了。” 写法精炼 写波莉姨妈悲痛绝望的句子就一句,但这一头几乎全白的头发就已经足够表达她当时的心情了。 第3自然段中,人们握着撒切尔太太的手,为什么“满肚子的话想说又说不出”? 因为人们本来对找到两个孩子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