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91397

10《苏武传》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3次 大小:305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苏武传,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
  • cover
《苏武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汉书》的相关知识及苏武的生平事迹。 2.掌握文言知识,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脉络。 3.鉴赏体会对比手法、语言描写等对人物塑造的作用。 4.学习苏武的民族气节,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借古讽今、劝谏君主施仁政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意义。 教学难点 梳理内容,理清论证思路,把握作者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 1.导入新课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这是一个妇孺皆知的历史故事。作为汉武帝的使臣,苏武受命出使匈奴。由于副使参与匈奴内部谋反,苏武遭到牵连。在自杀未遂、劝降不成的情况下,他被单于发落到遥远的北海,开始了牧羊人的生涯。唐代的温庭筠曾写过一首《苏武庙》: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该诗颂扬了富有民族气节、忠贞不屈、心向故国的苏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苏武传》。 2.了解作者 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①(虽)才高八斗 史学界:与司马迁并称为“班马”; 文学界:与扬雄并被称为“班扬”; 地理界:与张衡并被称为“班张”; 辞赋:九岁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②(却)官卑位低 永平五年,有人向朝廷告发班固“私修国史”。皇帝下诏入狱。幸得其弟班超上书申说班固著述之意,地方官也将其书稿送到朝廷。汉明帝了解情况后,任命他为兰台令史,掌管和校定图书,先后任郎官、校定秘书、玄武司马(都是下级官吏)。章帝后期,班固辞官回乡为母亲服丧。 ③(竟)含冤被害 班固从窦宪北征匈奴以后,进入窦宪幕府。此时的窦宪,因平匈奴有功,骄傲日盛,窦氏家族在京城肆意强夺民财,侵害百姓,抢夺民女,甚至谋划杀死皇帝,后被和帝一举铲除。窦宪案发后,当时的洛阳令种兢对班固一家怀有私仇,种兢借机报复,将班固关进监狱拷打折磨,冤死狱中,卒年61岁。 3.传主简介 苏武,西汉时期中郎将。公元前100年,受汉武帝派遣作为汉朝正使,护送匈奴使节回国。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 准备回国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但苏武坚持十九年不屈。他决不背叛祖国的气节流芳百世,传唱千古。 4. 了解背景 匈奴的起源和族属问题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学者认为,商朝时的鬼方、混夷,周朝时的猃狁(xiǎnyǔn), 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胡,都是后世所谓的匈奴。控制着从里海到长城的广大地域。自西周起,戎族开始威胁中原王朝,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犬戎部落入侵,迫使平王东迁。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命蒙恬北击匈奴,收河套,“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 汉初前201年,韩王刘信投降匈奴。次年,刘邦亲率大军征讨,在白登被匈奴冒顿单于30余万骑兵围困七昼夜。后用计逃脱,之后开始与匈奴和亲。其后的文、景诸帝也是沿用和亲政策以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汉朝从战略防御 转为战略进攻。 二、文本详析 (一)梳理脉络 第一部分(第1段)缘由:奉命出使匈奴,以通和好 第二部分(第2--8段)遭遇:分四个层次 第1层(2、3):虞常谋反,牵涉苏武 第2层(4、5):卫律逼降,苏武不屈 第3层(6):流放北海,杖节牧羊 第4层(7、8):李陵劝降,完全失败 第三部分(第9、10段)结局:历尽磨难,终归汉朝 (二)疏通文意 第一段翻译: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凭借父亲职位的关系而被任用,兄弟三人都做了皇帝的侍从官。渐渐升到移中厩监。当时汉朝接连讨伐匈奴,屡次互派使者窥探观察对方的情况。匈奴扣留了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先后十几批人。匈奴使者来汉朝,汉朝也同样扣留他们以相抵。天汉元年,且提侯单于刚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