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92099

4.1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一) 导学案(无答案) 2025-2026学年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日期:2025-09-22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88次 大小:4003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化学,答案,九年级,教版,学年,2025-2026
  • cover
4.1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一) 【基础知识梳理】 一、化学反应的条件: 1.反应能否发生,既取决于反应物本身的性质,也与反应的条件直接相关。 2. 影响化学反应的条件: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 二、燃烧的条件 1.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2.燃烧的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着火点: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是可燃物本身的性质, 不会 (填会或不会)随外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3.探究燃烧的条件 解释实验:(1)红磷不能燃烧的原因:可燃物燃烧需要一定温度,即达到着火点。白磷的着火点为40℃,而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热水的温度大于40。 (2)铜片上白磷能燃烧,而水中白磷不能燃烧的原因: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铜片上的白磷和空气(氧气)接触,而热水中的白磷不跟。 (3)向水中白磷通入空气(或氧气),白磷燃烧的原因:在热水中温度虽然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但没有氧气,白磷不能燃烧;当通入空。 三、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如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使森林中的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2)使可燃物隔绝氧气;如厨房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以灭火; (3)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如房屋火灾时,喷射大量的水灭火。 【核心考点精练】 1.如图是人们常使用的打火机,按下开关释放液态丁烷,电火花引燃丁烷气体,松开开关停止释放丁烷,火焰熄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按下开关,释放的液态丁烷变成气态,丁烷分子的体积变大了 B.松开开关,火焰熄灭,是因为可燃物丁烷没有释放出来 C.电火花引燃丁烷,是使丁烷的着火点升高了 D.使用的金属罩是为了防止液态丁烷溢出 2.“纸火锅”是用纸作为容器盛放汤料的火锅,点燃酒精加热火锅时纸不会燃烧。对于纸不燃烧的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纸不是可燃物 B.浸湿的纸着火点降低 C.温度未达到纸的着火点 D.没有充足的空气 3. 故宫的防火巷是在相邻两栋建筑物之间设置防火墙形成防火巷(如图所示)。发生火灾时既可以疏散人员,又可以防止火势向相邻建筑蔓延。防火巷能防止火势向相邻建筑蔓延的原因是( ) A.隔绝了空气 B.隔绝了可燃物 C.降温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D.前三个原因都有 4. 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 B.将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充分 C.点燃的火柴头竖直向上很快熄灭,是因为氧气的量不足 D.洒在实验桌上的酒精着火,立即用湿抹布盖灭,是因为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 5.诗人陆游的笔记中记载“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夹瓷盏被称为省油灯,用棉绳做炷(灯芯),上层盏盛油,下层盏盛水,其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省油灯中可燃物只有油 B.熄灭省油灯时,只需要把“柱”熄灭即可 C.“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说明下层盏中的水在不断减少 D.省油灯的原理是:油燃烧时放热,下层盏内水吸热,减少油的挥发,以达到省油的目的 6.如图是我国古代使用的火折子,竹筒帽盖上时,内部可燃物保留火星。使用时,只需打开竹筒帽,对着火星轻轻一吹,可燃物就燃烧起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竹筒要盖上竹筒帽是为了减少与氧气接触 B.竹筒帽盖上时,装在竹筒内的可燃物也在发生氧化反应 C.打开竹筒帽,吹一吹,可燃物温度升高,剧烈燃烧 D.打开竹筒帽,吹一吹,增强了空气的流动,增加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使可燃物剧烈燃烧 7.如图是探究可燃物红磷燃烧的另外两个条件的实验装置图。 【实验准备】在完成整套装置气密性检查后按图所示装配仪器和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