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94425

四《声声慢(寻寻觅觅)》同步练习(含答案)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下册

日期:2025-10-06 科目:语文 类型:试卷 查看:14次 大小:152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模块,基础,高教,语文,中职,答案
  • cover
《声声慢(寻寻觅觅)》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一、文学常识 1. 作者及背景 (1)《声声慢》作者_____,号_____,_____(朝代)派著名女词人,作品有《 》《 》。 (2)李清照生活在_____(历史事件)前后,其词作前期多写_____,后期则融入_____之痛,风格_____。 2. 字词梳理 (1)拼音填写 ① 乍暖还寒(_____) ② 将息(_____) ③ 戚戚(_____) ④ 憔悴(_____) ⑤ 次第(_____) (2)通假字 ① “一尊还酹江月”中“尊”通“_____”,意为_____。 (3)字词翻译 ① 寻寻觅觅:_____ ② 凄凄惨惨戚戚:_____ ③ 怎敌他:_____ ④ 次第:_____ (4)古今异义 ① 这次第 古义:_____ 今义:依次产生的情况或次序。 ② 怎一个愁字了得 古义:_____ 今义:表示情况严重或不平常。 (5)段落翻译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译文:_____ 二、文本探究 1. 文章的结构 (1)全词分为上下两阕,上阕以_____手法集中写_____,如“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下阕通过_____抒情,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2)词中“_____,_____,_____”七组叠词,从_____、_____、_____三个层面递进,奠定全词_____的基调。 2. 文章的主旨 本词通过描绘_____(季节)的_____(景物),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的悲苦,展现了_____的心灵世界。 三、课内阅读 选段一: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1. 下列对“雁过也”一句理解有误的是( ) A. 雁是秋景典型意象,引发季节之愁 B. 雁是“旧时相识”,暗含对往昔的回忆 C. 雁的孤飞象征词人的孤独处境 D. 雁的北归暗示词人对故乡的向往 2. 分析“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中“淡酒”的作用。 选段二: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1. “满地黄花堆积”中的“黄花”指_____,其“憔悴损”象征_____。 2.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运用_____描写,表达_____之情。 选段三: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 结尾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情感上的作用是_____。 2. 结合全词,概括“愁”的具体内涵(至少三点)。 学业测试(融合近年真题题型) 1. 选择题(仿2023年真题) 下列对《声声慢》艺术特色分析有误的是( ) A. 运用白描手法,如“满地黄花堆积” B. 语言朴素自然,善用口语化表达 C. 通篇押平声韵,韵律和谐 D. 借“雁”“梧桐”等意象营造凄凉意境 2. 简答题(仿2024年真题) 请从叠词运用的角度,赏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表达效果。 答案 一、文学常识 1. (1)李清照 易安居士 宋代 婉约 《漱玉词》《金石录》 (2)靖康之变 悠闲生活 亡国 沉郁凄婉 2. (1)huán jiāng qī qiáo cuì dì (2)樽 酒杯 (3)① 形容心神不定地寻找 ② 忧愁苦闷的样子 ③ 对付,抵挡 ④ 光景,情形 (4)① 古义:光景,情形 ② 古义:概括得尽 (5)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憔悴枯黄,如今还有谁会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 二、文本探究 1. (1)铺叙 愁苦难禁 借景 (2)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动作 环境 心理 凄凉愁苦 2. 残秋 风雨、黄花、梧桐 亡国之恨 丧夫之哀 流离之苦 孤寂悲凉 三、课内阅读 选段一 1. D 2. “淡酒”不仅指酒力薄弱,更暗示词人借酒消愁却无法排遣内心的孤独与凄凉,反衬愁绪之深。 选段二 1. 菊花 词人容颜老去、无人欣赏的孤寂 2. 心理 对时光难捱的痛苦 选段三 1. 总结全词 直抒胸臆,强化愁绪的不可言说 2. 丧夫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