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数学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594573
9.3 数学探究活动得到不可达两点之间的距离(课件 学案)高中数学人教B版(2019)必修 第四册
日期:2025-09-29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1次
大小:9332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张
数学
,
第四
,
必修
,
2019
,
人教
,
高中
9.3 数学探究活动:得到不可达两点之间的距离 案例:测量学校内、外建筑物的高度 活动目的:运用所学的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知识,解决实际测量高度的问题,体验数学建模活动的完整过程. 课题:(1)测量本校的一所教学楼的高度; (2)测量本校旗杆的高度; (3)测量校外不可及的“理想大厦”的高度. 一、选题 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两个小组确定一个课题,以便于分析数据的可靠性和选择方案的合理性. 二、开题 1.准备测量工具:米尺,测角仪等;要求测量结果准确,测量过程清晰,测量方法有创意,误差处理得当,报告书写认真. 2.研究分工:搜集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方案;写开题报告;撰写结题报告. 三、做题 以测量不可及“理想大厦”的方案为例. 1.两次测角法 (1)测量并记录测量工具距离地面高度h m; (2)用大量角器,将一边对准大厦的顶部,计算并记录仰角α; (3)后退a m,重复(2)中的操作,计算并记录仰角β; (4)大厦高度x的计算公式为:x=+h,其中α,β,a,h如图所示. 2.镜面反射法 (1)将镜子(平面镜)置于平地上,人后退至从镜中能够看到大厦顶部的位置,测量人与镜子的距离; (2)将镜子后移a m,重复(1)中的操作; (3)大厦高度x的计算公式为x=,其中a1,a2是人与镜子的距离,a是两次观测时镜面之间的距离,h是人的“眼高”,如图所示.根据光的反射原理,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联立方程组,可以得到这个公式. 3.对实际测量数据和计算结果、测量误差简要分析 (1)两次测角法 实际测量数据: 第一次 第二次 仰角 67° 52° 后退距离为25 m,测量工具距离地面1.5 m,计算可得理想大厦的高度约为71.5 m,结果与期望值(70 m~80 m)相差不大.误差的原因是铅笔在纸板上画出度数时不够精确.减小误差的方法是几个人分别测量高度及仰角,再求平均值,误差就能更小. (2)镜面反射法 实际测量数据: 第一次 第二次 人与镜子的距离 3.84 m 3.91 m 镜子的相对距离10 m,人的“眼高”为1.52 m.计算可得理想大厦的高度约为217 m,结果与期望值相差较大. 产生误差有以下几点原因: ①镜面放置不能保持水平; ②两次放镜子的相对距离太短,容易造成误差; ③人眼看镜内物像时,两次不一定都看准镜面上的同一个点; ④人体不一定在两次测量时保证高度不变. 综上所述,要做到没有误差很难,但可以通过某些方法使误差更小.通过进一步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还包括: Ⅰ.测量工具问题,采用两次测角法时,自制量角工具比较粗糙,角度的刻度误差较大;采用镜面反射法时,选用的镜子尺寸太大,造成镜间距测量有较大误差. Ⅱ.间距差的问题.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间距差a值是测量者自己选定的,因为没有较长的卷尺测量距离,有的同学甚至选间距差a是1 m.由于间距太小,两次测量的角度差或者人与镜的距离差太小,最终导致计算结果产生巨大误差. Ⅲ.测量者用自己的身高代替“眼高”,反映了测量者没有很好地理解测量过程中的“眼高”应当是测量的高度. 四、结题 通过建模活动,明晰在进行方案设计问题时要遵循如下思路: (1)依据测量目标和实际情境及测量工具等实际设计合理的方案; (2)决定收集和测量哪些信息及数据; (3)对所设计的方案进行推理运算和改进. 注意事项: (1)实际测量往往受地形、地貌、测量工具等条件的制约,因此设计的方案要切实可行; (2)测量要符合题目与实际要求; (3)计算要做到算法简捷,计算准确. 五、应用 测量不可达两点之间的距离. 【典例】 如果要测量某个底部不能到达的铁塔的高度,在只能使用简单测量工具的前提下,可以设计出哪些测量方案?并提供出每种方案的计算公式. 解:方案一:如图①,在地面上引一条基线AB,这条基线和塔底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延长后不过塔底,测出AB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第八章 第56讲 圆锥曲线热点问题-第1课时 长度、斜率、面积问题(课件 学案 练习)2026届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一轮复习(2025-09-27)
第八章 第56讲 圆锥曲线热点问题-第3课时 定点、定值、探索性问题(课件 学案 练习)2026届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一轮复习(2025-09-27)
第八章 第56讲 圆锥曲线热点问题-第2课时 最值与范围、证明问题(课件 学案 练习)2026届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一轮复习(2025-09-27)
第八章 第55讲 抛物线 (课件 学案 练习)2026届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一轮复习(2025-09-27)
第八章 增分微课8 圆锥曲线中的轨迹问题(课件 学案 练习)2026届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一轮复习(2025-09-27)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