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整本书阅读 一、教学依据及分析 (一)课标依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并强调“在阅读过程中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本设计基于课标,引导学生深度阅读名著,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二)文本分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经典长篇小说,以保尔·柯察金的成长为主线,展现革命年代的奋斗与理想。书中既有扣人心弦的情节,又蕴含崇高的理想主义与钢铁般意志,对七年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坚毅品质有重要意义,也为语文教学提供丰富的人物形象、主题挖掘及语言品鉴素材。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阅读基础,但对长篇小说的深度阅读、人物形象系统分析及主题多元解读能力尚待提升。他们处于价值观形成期,对书中保尔的成长故事有探索兴趣,可借助新颖活动激发阅读热情,引导他们从情节关注走向人物、主题的深度挖掘,实现语文能力与思想成长的同步发展。 二、目标设计 学生能梳理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关键事件,通过制作“成长时间轴”,清晰呈现其人生轨迹,提升情节梳理与概括能力。 结合“人物小传创作”与“情景思辨”活动,深入分析保尔人物形象,理解其精神内涵,培养人物鉴赏与辩证思维能力。 摘抄并分享书中哲理语句、精彩细节,感悟作品理想主义光芒,联系自身生活,汲取奋斗力量,树立积极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精准梳理保尔成长关键事件,构建清晰的情节脉络,为人物与主题分析奠定基础。 深入剖析保尔人物形象,理解其“钢铁般意志”的多重内涵,把握作品主题。 (二)难点: 引导学生突破情节表层,从保尔的经历中辩证思考理想与现实、苦难与成长的关系,实现深度阅读。 激发学生将书中精神内化为自身成长动力,在生活中践行保尔的奋斗精神,实现语文育人价值。 四、教学方法 (一)项目式学习法:围绕“走进保尔的钢铁人生”主题,设计“成长时间轴制作”“人物小传创作”“情景思辨会”等项目,驱动学生自主探究阅读。 (二)角色扮演法:在情景思辨环节,让学生扮演书中角色或现实中的不同身份(如新时代青年、革命年代工人等),代入式思考与交流,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三)多元评价法:结合学生在项目活动中的表现,从情节梳理准确性、人物分析深度、创意表达等维度,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促进学生反思与成长。 (四)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时光电台”这一富有年代感、故事感的情境,营造特定氛围,快速将学生带入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关的语境中,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探究欲,让他们更有代入感地开启对文本的阅读与学习,拉近学生和经典作品的距离,助力后续教学环节开展。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5分钟) 创意情境导入:播放“时光电台”音频(通过豆包进行制作)———模拟革命年代电台主播,以“今天,我们要讲述一位钢铁战士的故事,他从苦难中走来,在烈火中炼成……”为开篇。引出保尔·柯察金。同时,在黑板绘制“钢铁熔炉”简笔画,邀请学生用粉笔在熔炉旁写下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初始理解(如“经历高温锻造”“战胜磨难”等),激发兴趣与思考。 任务发布:展示本节课“钢铁人生探索之旅”任务地图,包括成长轴制作、小传创作、情景思辨三大关卡,明确闯关目标。 聆听音频,在熔炉旁写初始理解,明确闯关目标。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任务前置明确方向。 讲授新课(37分钟) 第一关:绘制保尔成长时间轴 【自主梳理】发放“成长事件卡片”(包含保尔人生重要节点,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