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01298

26诗词五首《赤壁》教学课件(共23张ppt)

日期:2025-10-3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0次 大小:955923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诗词,五首,赤壁,教学课件,23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1.整体感知内容,抓关键词句寻兴感之由。 2.把握思想感情,解读作者的感慨之意。 3.合作探究,总结诗歌写作之法。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都出自杜牧,他是晚唐最耀眼的诗星,清代全祖望《杜牧之论》:“杜牧之才气,其唐长庆以后第一人耶!读其诗、古文词,感时愤世,殆与汉长沙太傅相上下。”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他的《赤壁》,走近这位伟大的诗人! 杜牧(803一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宰相杜佑之孙,二十六岁举进士。诗人杜牧生活在一个风雨飘摇的晚唐时期,在兵法研究方面颇有建树,曾为《孙子兵法》做注解十三篇,对后世影响很大。年轻时曾有多部军事方面的著述,也都很有卓见和很强的可行性。只是,在当时混乱的情况下,他的军事主张很难被采纳,让杜牧抱憾许久。不过,杜牧还是得到过一次机会,小试牛刀,显示其军事本领。宰相李德裕平定刘稹叛乱时,杜牧及时献计献策,许多具体意见被采纳,有了杜牧的神机妙算,这场战役以朝廷军队大胜而画上句号。遗憾的是,杜牧与李德裕分属敌对的政治阵营,从那儿以后就再也没有了合作的机会。 1.作者简介 资料链接 《赤壁》诗是杜牧在唐武宗会昌二年(842)至四年间出任黄州刺史时游赤壁矶作,赤壁,其地有很多处,杜牧诗中的赤壁,并非赤壁大战的赤壁,而是在湖北黄冈市,屹立长江滨,土石皆带血色,名赤壁山,又名赤壁矶或赤鼻矶。杜牧所写的《赤壁》诗及宋人苏轼作前后《赤壁赋》,皆借黄州赤壁矶以咏赤壁之战的史事。 2.背景资料 资料链接 3.“咏史诗” 咏史,主要指针对史实,发表议论。咏史诗,如李商隐《贾生》、李清照《夏日绝句》。 内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 情感:怀古伤今(昔盛今衰、物是人非、警醒当世、怀古伤已) 手法:借古讽今、今昔对比、用典、寓情于景 整体感知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整体感知 折戟: 销: 将: 前朝: 东风: 周郎: 铜雀: 二乔: 指残破的兵器。折,折断。戟,古代一种兵器。 锈蚀。 把,拿。 以前的年代。 春风。 吴国的将领周瑜。 即铜雀台。 乔公二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整体感知 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 那时假如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打败了曹军。 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去,关在铜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 折戟沉沙铁未销, 东风不与周郎便, 自将磨洗认前朝。 铜雀春深锁二乔。 整体感知 1.合作解读诗歌内容,说说不同表达方式的朗读技巧。 (1)“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诗人从江边泥沙中发现了一柄折断了的剑,经过磨洗后辨认出是三国时的遗物。这两句看是平淡的叙事,音调以平缓为宜。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两句相对前两句来说是议论。意思是说,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那么铜雀高台会深深锁住二乔,江东二乔也就沦为曹公之妾了。后两句为议论,音调以沉郁为宜。 明确: 整体感知 2.自由朗读诗歌,根据提示,读出诗歌的节奏。 停连:依节奏停顿,依意思或者感情连贯。 重音:强调的字词读得重、响。 韵脚:“———“朝”“乔”要重读拖音。 提示: 寻兴感之由 作者咏史兴感之由是什么?试结合关键词简要品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是写兴感之由。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引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