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601305
26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教学课件(共20张ppt)
日期:2025-11-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8次
大小:176913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张
诗词
,
五首
,
饮酒(其五)
,
教学课件
,
20张
,
ppt
(
课件网
)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1.反复朗读,解读诗歌内容,感知作者的意志和情趣。 2.品读诗歌,抓住关键意象解读本诗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陶渊明的时代,是门阀士族的时代,政治黑暗,官场腐败,且易招来杀身之祸,他痛感世道的险恶,生活的艰辛,又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终于在义熙元年(405年),他四十一岁时,当了八十余日的彭泽令后弃官归隐,长归园田,不再出仕,亲执耒耜,躬自劳作。他创作了组诗《饮酒二十首》,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 今天我们读一读其中一首,走进这位田园诗人。 写作背景 本诗大约作于晋安帝义熙十二三年间,是陶渊明的代表作。 归隐之后的陶渊明常一醉方休,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发,借诗书写感慨。 诵读诗歌 听《饮酒》(其五)的朗读音频,把握停顿,读准节奏。 自由朗读《饮酒》(其五),尝试融入自己的情感。 反复朗读,解读诗歌内容 1.学习诗歌最好的方法就是朗读,初读诗歌,请注意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反复朗读,解读诗歌内容 结庐:建造房舍。 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尔:如此,这样。 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山气:山间的云气。 日夕:傍晚。 反复朗读,解读诗歌内容 2.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小组合作,疏通内容。 明确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反复朗读,解读诗歌内容 3.试着用一两个形容词,结合内容来说说读这首诗的感受。 预设 (1)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以看出作者的悠闲自在。 (2)从“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感受到了作者与自然的和谐。 (3)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平淡。 品读诗歌,解读思想内涵 1.再次朗读诗歌,找出诗中的一对反义词。 明确 “有”和“无”。 2.田园里有什么?无什么? 明确 (1)有庐、菊、篱、南山、山气、夕阳、飞鸟。 (2)无车马喧嚣。 3.“结庐在人境”,如何理解“无车马喧”? (提示:可以结合作者生平,结合《陋室铭》,结合关键词的理解) 品读诗歌,解读思想内涵 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但当他看到“真风告逝,大伪斯兴”,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 资料链接 明确 (1)“车马喧”,表面上是指车马的喧嚣声,这里指世俗交往的喧扰,“无车马喧”指无官场应酬,无忧无虑,无拘无束,无欲无求。“而无车马喧”是因为作者“心远地自偏”,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人,看淡了功名利禄,远离官场,远离了尘世喧嚣。即使身居闹市,也与身在深山无甚不同。 (2)《陋室铭》中,也学过两句诗和这句诗的意思很相近。“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神伤。 (3)“无车马喧”就是写他精神上在摆脱了世俗环境的干扰之后所产生的感受。所谓“心远”,即心不念名利之场,情不系权贵之门,绝进弃世,超尘脱俗。 品读诗歌,解读思想内涵 4.“菊”是陶渊明诗歌中最常见的一种意象。小组合作,结合陶渊明的其他作品,说说陶渊明为什么钟爱“菊”。 明确 (1)他当时辞去彭泽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期末专题:现代文阅读-2025-2026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册统编版(含答案)(2025-11-22)
期末专题:现代文阅读-2025-2026学年语文八年级上册统编版(含答案)(2025-11-22)
期末专题:诗歌鉴赏-2025-2026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册统编版(含答案)(2025-11-22)
期末专题:默写-2025-2026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册统编版(含答案)(2025-11-22)
期中现代文阅读回顾练习卷-2025-2026学年语文八年级上册统编版(含答案)(2025-11-22)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