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新 课 导 入 17世纪以后,西欧国家发生的一系列革命或改革,促进了本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俄国盛行农奴制制,封闭落后。为了改变社会经济发展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的状况,俄国的彼得一世与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他们的改革措施有哪些 这些措施使俄国发生了什什么变化 九 年 级 历 史 下 册 俄国的改革 第2课 目 标 展 示 课程标准:了解俄国1891年改革等史事,认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了解俄国形成的大致过程。 史料实证: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影响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目的、内容、性质和历史影响。 历史解释:知道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及局限性。 唯物史观:通过俄国两次改革,认识到落后的制度是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理解改革在俄国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家国情怀:改革是清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落后制度的重要手段,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社会前进和历史发展。 目标导学一:彼得一世改革 学生阅读彼得一世改革这一目内容、相关史事、人物扫描及图片,合作探究并在书上勾画以下问题: 1.俄罗斯的兴起与统一的历程。 2.彼得一世改革的概况(背景、时间、目的、方式、内容) 2.合作探究: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及影响。 新 课 学 习 目标导学一:彼得一世改革 (一)俄罗斯的兴起与统一 阅读课本第6页,了解俄国历史演变过程。 9世纪晚期 建立基辅罗斯 (第一个国家) 13世纪上半叶 基辅罗斯 被蒙古征服 14世纪 莫斯科 公国崛起 16世纪初 建立统一的 俄罗斯国家 目标导学一:彼得一世改革 (二)背景 材料一: 此时,几乎控制了全球贸易的荷兰已经辉煌了近百年;通过海外贸易和掠夺积累了大量财富,占有广阔市场的英国,正在孕育工业革命;法国在路易十四的强权领导下,已发展为17世纪中叶的欧陆首强。 材料二:而当时俄国的经济完全依赖于农业,全国只有几十个手工工场,农业和手工工厂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商业几乎全部把持在外国人手中。教育由东正教会垄断,普通民众知识贫乏。即使在首都莫斯科,一百个人中间识字的也不超过三个。 国际:西欧国家强大,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国内:俄国农奴制盛行,工商业发展缓慢落后 目标导学一:彼得一世改革 (三)概况 彼得一世改革 目的 为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方式 向西方学习 内容 政治: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沙皇的专制权力。 军事:创建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 经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文化教育: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社会生活: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目标导学一:彼得一世改革 (四)性质及影响 1700-1721年,俄国与瑞典进行战争,彼得一世大败瑞典,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从此称霸波罗的海,并营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为了纪念这一重大胜利,俄国宣布成为帝国。俄国议会同时为彼得加冕,并授予他“彼得大帝”的称号。 影响: 1.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2.俄国成为了欧洲强国,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 3.农奴制进一步强化,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局限性)。 彼得绝非西方的盲目崇拜者,西方的意义对他而言是技术,他只想为俄罗斯引入西欧的智力和物质资源,使俄罗斯能够在欧洲占据独特的位置。彼得的改革,不仅没有引入欧洲的民主政治,而且进一步加强了俄国的专制制度,改革者是君主本人,这是改革成功的原因,也是改革不彻底的原因。 ———《大国崛起》 性质:一场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