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暑假作业语文新部编版文言文对比练习题 一、文言文阅读 【文本一】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文本二】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缓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文本三】 塞翁失马 刘向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①,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②之,其父曰:“此何遽③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注释]①善术者:精通术数的人。术,术数,推测吉凶祸福的法术。②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③何遽:怎么就,表示反问。 1.读文本·巧断句: 下面的句子该如何断句呢?请用“/”标记出来。(划两处) 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2.理文意·析字义: 为了更好地读懂文本,同学们就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展开了讨论,请你结合以上诗文,将下表补充完整。 文言语句 方法及示例 释义 止有剩骨 语境推测法:联系上文“担中肉尽”推测 止: 屠暴起 查阅词典法:①凶恶,残暴②突然③轻慢,傲慢 暴: (此空填序号) 其子好骑 课内迁移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 此独以跛之故 成语借鉴法:无缘无故 故: 3.品手法·明内涵: 【文本一】中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句描绘的画面是 ,情景恢宏阔大;【文本二】中的"禽兽之变诈几何哉?”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一句意思是 ,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4.悟精神·促成长: 【文本二】和【文本三】都与动物有关,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本二】和【文本三】分别借狼和马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三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刘义庆《咏雪》 [乙]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丙]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人不堪其忧 6.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公大笑乐”和“回也不改其乐”两句中,谢太傅,颜回的“乐”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与“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都写出了对时间流逝的感受,但表达意图不同。请你结合文章,谈谈自己的理解。 9.谢道韫的咏雪之语和《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在写景上各有妙处,请你具体分析。 古诗文阅读,完成以下题目 【甲】 次北固山下 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