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605531
第23课《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自主学习单(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21次
大小:2672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张
八年级
,
语文
,
统编
,
学年
,
2026
,
2025
第23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自主学习单 课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学习目标: 1.语言运用:积累核心文言词汇(如“发”“举”“拂”“衡”),掌握通假字及特殊句式,体会孟子说理的雄辩气势。 2.思维能力:梳理“事例→推论→结论”的论证链条,分析层层递进的逻辑结构。 3.审美创造:感受排比句群的节奏美与力量美,尝试用思维导图呈现论证逻辑或仿写励志名句。 4.文化自信:理解“忧患意识”对个人成长与民族复兴的永恒价值,联系当代青年奋斗精神。 【开头语:叩响命运警钟·点燃思辨之火】 亲爱的同学: 欢迎踏入孟子的思想熔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一把淬火的青铜剑,以六则逆袭传奇为刃,劈开“磨难铸魂”的真理。当“苦其心志”的锤打遇见“曾益不能”的蜕变,你将读懂中华民族刻在骨血里的坚韧密码。请紧握这把穿越千年的钥匙,开启关于苦难与辉煌的终极思考! 【自学主体:任务驱动·层层深入】 一、预学·初探 1.作者与背景 本文出自《_____》,作者是_____时期思想家_____,被尊为“_____”。 (小贴士:战国诸侯混战,孟子周游列国宣扬“仁政”,本文借历史人物暗喻治国之道。) 2.扫清障碍 (1)生字词读一读、写一写、译一译。(自主梳理) (2)翻译语句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 3.整体感知 (1)一句话概括主旨: 你的概括: (2)论证脉络梳理(反复诵读,对应语句批注) [事例层]-->[个人成长层]-->[治国推论层]-->[核心结论] 事例层:六贤臣的逆境崛起(舜、傅说、胶鬲等) 个人层:磨难锤炼心志的四大维度(苦劳饿空拂) 治国层:内无贤士、外无患则国亡 结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初感疑惑 (1)为何连续列举六位历史人物?删减三个是否影响说服力? (2)“法家拂士”与“敌国外患”为何是存亡关键? (文化贴士:战国时期纵横家、兵家并起,“忧患”即生存警报) (1)你的分析: (2)你的分析: 二、巧学·深究 1.聚焦语言·雄辩之力 (自选语句,加以品析) 你的选句: 你的赏析: 2.探究思维·逻辑破译 核心问题:从“个人成长”到“国家存亡”的跨越是否合理? 你的分析: 3.审美体验·创造表达 (1)仿写排比句 仿“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句式,写现代青年成长所需磨砺: 你的仿写: (2)设计励志书签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段:“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 任务:请你设计一枚励志书签赠予同学,需包含: ①摘录金句(原文中直接选取,每书签1句) ②书签题字(用四字短语概括金句哲理,如“熔炉锻剑”) ③ 配图说明(用1个名词描述配图核心意象,如“荆棘”) 你的励志书签设计: 4.文化浸润·当代回响 (1)敏因数学成绩下滑焦虑,总想:“我永远学不好”。请结合《生于忧患》中“人恒过,然后能改”的观点,给她写2条建议。 你的建议: (2)文中“入则无法家拂士”对个人学习的启示是? 你的启示: 三、延学·拓展 1.梳理巩固(抄写在积累本上) (1)积累 通假字:拂(弼)、衡(横)、曾(增) (2)论证逻辑:事例→个人→治国→结论(层层推进) 2.【结合生活,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提出的著名论断。它深刻揭示了这样的道理:忧患的环境(困难和挑战)能够激发人的潜能,促使人奋发图强,从而得以生存和发展;而安逸享乐的环境则容易消磨人的意志,使人懈怠、退化,最终可能导致衰败甚至灭亡。 这一思想不仅适用于个人成长,也适用于国家、民族乃至企业的发展。历史上,许多朝代在建立之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而后期往往因沉迷享乐、不思进取而走向衰落。同样,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舒适区,缺乏目标与压力,其能力与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九年级上册古诗词诗歌期末复习(含解析)(2025-09-21)
北京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2025-09-21)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练习题(含答案)(2025-09-20)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6课散步练习题(含答案)(2025-09-21)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理解练习(含解析)(2025-09-21)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