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11559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课件

日期:2025-09-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4次 大小:233539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2课,民族,大团结,课件
  • cover
(课件网) 中国现代史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 探索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2课 民 族 团 结 大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背景(确立依据) 背景(确立依据): 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 材料一:中国古代史单元目录节选 历史特点: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交流频繁,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 土尔扈特部回归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概况 1.背景(确立依据): 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 (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相互交叉的……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区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我国民族分布图 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国家博物馆 《复兴之路 》展览 现实情况:我国各民族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各民族都有不一样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概况 2.含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这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的基本前提)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3.地位: 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区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 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是自治机关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概况 4.法律保障: 《共同纲领》确定为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1949 1954 198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制度化 法律化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概况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 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 5.实施概况: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分为: 5个自治区 30个自治州 120个自治县(旗) 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65年西藏自治区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自治区成立至1965年,都是叫“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座谈会上指出,“僮族”的“僮”是旧社会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的歧视,“僮”含有“仆人”的意思;现在全国解放了,少数民族与汉族都是国家的主人,我们应该改变过去的错误看法。周总理建议将“僮族”改为“壮族”,“壮”有健壮、茁壮、充满活力的意思,希望壮族兄弟身体健壮,壮族自治区发展蓬勃向上。 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 景宁畲族自治县…… 结合书本61页,概括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①从制度和政策方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的权利; ②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材料:P61《相关史事》 ③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概况 6.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年至今)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 比较经济特区和民族区域自治异同 项目 经济特区 民族自治区 不同点 目的 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共同利益 城市或者地区 特点 相同点 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都从国情出发,促进了中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