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3+1+2 — 新高考选科指导主题班会 — 导入 截至到2023年,全国大多数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基本加入了新高考阵营,这也意味着以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为主要方向的新高考体系基本形成。 相对以往的文理分科,新高考可选择的组合增多,这既给了学生更多选择,也给部分学生带来了困扰。 新高考“3+1+2”模式应该如何作出最符合自己的选择?这节班会课,我们一起来看看新高考选科组合的那些事儿。 目录 1.什么是“3+1+2”模式? 2.选考科目单科特性解读; 3.选科时存在的盲目行为; 4.选科应考虑的四大要素; 5.选科组合优劣势面面观。 什么是 01 “3+1+2”模式? “3+1+2”模式 “3”为全国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门,每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 “1”由考生在物理、历史2门首选科目中选择1门,以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满分为100分。 “2”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中选择2门,以等级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每科满分均为100分。 12种组合 考生总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考生选择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满分为750分。 为增加考生和院校双向选择机会,考生志愿将采取“专业(类)+学校”的组合方式。选择考科目理论上有12种组合,具体组合如右图: 等级赋分原则 “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每科原始成绩为100分,转换后赋分成绩满分依然为100分,赋分起点为30分。” 转换时将各科目考生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E共5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5%、35%、35%、13%和2%。 等级赋分原则 各科目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时,将A至E等级内的考生原始成绩,按照事先确定的比例,依照转换公式,分别转换到100~86、85~71、70~56、55~41、40~30五个分数区间,得到考生的赋分成绩。转换基数为实际参加该科目选择考的人数。 具体等级比例和赋分区间为: 选考科目 02 单科特性解读 单科特性解读 选考科目与学科本身的特性是分不开的,接下来我们可以大致看看各学科学习难度及选科情况,供大家做选科参考。 二选一 物理: 物理学科相对来说难度较高,知识之间联系很紧密,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涉及的场景与实际生活比较贴近,对现在和将来的理科学习都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历史: 纯文科的科目,知识面要求广,但相较地理、政治等文科科目更容易理解,但根据近些年的高考试题来看,拿分有一定难度。由于是首选科目之一,很多物理弱的这部分人都会选择这个科目。 四选二 化学: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难度低于数理,高于生物,要求考生拥有较高的识记能力的同时还要充分理解,这个学科是有助于考生的发散思维,是我们在今后繁杂工作能分析解决问题。 生物: 生物的整体难度在数理化生中最低,更易学习,性价比较高。他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以及信息的提取能力。就近几年来说,我国生物技术突飞猛进,学科社会价值越来越高,未来前景很好,也是理科能力较弱的考生的首选科目。 四选二 地理: 地理科目文理兼备,学习难度低于理化生,背诵内容少于历史政治,考题客观但答案明确,相对比较容易拿高分,对于选择物理的偏理科生而言,大部分人会选择偏理科的地理,显然要比政治容易的多。 政治: 政治学科记忆内容多且与时俱进、贴近生活。也正因为此,它每年试题变化大,所学内容可能和要考的内容就会有差距,而且教材上有可能没有,所以得高分不容易,而且关键是没有把握,浮动可能会较大。 选科时存在的 03 盲目行为 1.跟风式胡乱选择 这种情况是最多的,为什么很多学生扎堆选择理化生,尤其是物理,一方面选物理确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