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19599

第四单元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撰写家乡风物志》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0-2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9次 大小:2651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四,单元,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撰写家乡风物志,教学设计,格式,统编
  • cover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撰写家乡风物志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拟定访谈题纲,实地访谈,撰写家乡风物志,并分小组展示交流。 2、思维发展与提升。设计访谈记录表,整合访谈内容,构建对家乡独特风物的系统性认知。 3、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家乡风物独特之美,创造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撰写家乡风物志,增进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传承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访谈相关知识,高效采访并整合访谈内容,形成对家乡独特风物的系统性认知。 2、掌握风物志撰写技巧,基于对风物全面而深刻的了解,撰写极具审美价值的风物志。 教学难点: 掌握“志 ”的文体特点,融入思考与情感,撰写极具审美价值的风物志。 课程策略 本堂课核心任务为“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撰写家乡风物志 ”,为完成这一任务,计划分 四个环节具体实施,一、博采广问,明确写作话题。学生通过网络查阅或询问父母长辈,了 解恩施风物基本情况,并讨论确定具体写作对象。 二、寻找行家,设置访谈记录表。学生需 寻求尽可能多的帮助,寻找最了解该风物的专业人士,作为采访对象,同时设置好访谈记录 表,做好采访准备工作。三、高效采访,整理访谈记录表。学生与采访对象沟通预约,通过 面对面采访、视频采访等多种方式采访专业人士,掌握所写风物的一手资料,为撰写风物志 作准备。四、妙手写志,精彩展示土家魂。老师指导风物志写作手法后,学生激情创作风物 志,并展示交流。 环节一锻炼了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环节二设置访谈记录表,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 力,提升了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环节三采访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同时通过整合访谈内容,学生可构建对家乡独特风物的系统性认知,思维得到了发展与提升。 环节四通过鉴赏家乡风物独特之美,创造有审美价值的作品,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 造能力,又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理解。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脚下良田千万亩,只爱家乡一寸土 ”,家乡各类人物、多样的景致和独特的习俗,承载 着我们丰富的记忆和情感,它们都值得我们去寻访探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完成第四单元的 一个活动任务———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撰写家乡风物志。 二、环节一:博采广问,明确写作话题 1、教师指引: 风物可以是家乡的风景、建筑、特产、老物件,也可以是传统习俗。可以运用比较法挑 选风物,比较其文化内涵、普及程度及周边影响力。 2、学生任务: 通过网络查阅或者询问父母长辈,讨论挑选你觉得最能反映本地历史,体现本地风土 人情,对本地有重要影响的风物来作为风物志的撰写对象。 2、学生汇报: 选择撒叶儿嗬、油茶汤、摆手舞作为写作对象。选择原因:撒叶儿嗬作为丧葬习俗,体 现了土家族独特的生死观,反映了土家文化中精神层面的深刻内涵。恩施人喝油茶汤这一饮 食习俗,它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具有普遍性,且不同地区的饮食最能反映当地自然环 境和文化特色。春节、端午节这些节日,土家人为表庆祝,会跳起摆手舞,这非常能展现不 同时期人们的精神追求和生活状态。选择这三类风物作为写作对象,更能体现恩施风土民情, 更能让我们从熟悉的场景中激活记忆、凝练认识,感受家乡的底蕴。 三、环节二:寻找行家,设置访谈记录表 1、学生任务: 寻找最了解该风物的人员,设置访谈记录表,为采访作准备。 2、教师指引: ①访谈记录表示例: ②访谈问题的设置上,首先要明确访谈目的,第二问题要有针对性,第三语言表达要简洁易 懂。 3、学生汇报: ①访谈记录表 ②拟定采访对象:撒叶儿嗬代表性传承人黄在秀及其大弟子谭平安老师,鹤峰文化馆主持人 张先武老师,恩施州文化馆副馆长覃红老师。 环节三:高效采访,整理采访记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