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6节 跨学科实践:眼睛 八年级物理上册 教科版 第四章—光的世界 教学引入 1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你从外界接收的大部分信息来自视觉。近年 来,青少年视力问题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加强青少年近视防控与宣传,刻不容缓。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加入“护眼行动”中! 【视频欣赏】 教学课题 2 设计一个“护眼行动”的宣传方案 1.认识眼睛的结构,探究眼睛成像的原理。 2.探究近视眼是怎样形成的。 3.了解怎样预防近视,怎样矫正近视眼。 认识眼睛 3 1.眼睛的结构 眼睛是由角膜、晶状体、睫状肌、瞳孔、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等组成。 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 角膜 晶状体 视网膜 瞳孔 玻璃体 睫状肌 睫状肌 角膜、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类似照相机的凸透镜 视网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的胶卷(光屏) 睫状肌可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改变焦距) 认识眼睛 3 2.眼睛的视物原理 人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胶片,像落在视网膜上,远处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 照相机成像原理:当u>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 >v>f 凸透镜 光屏 人眼 照相机 凸透镜 光屏 认识眼睛 3 人眼看到物体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进入人眼,经晶状体和角膜折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受光的刺激,经过视神经将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大脑将倒立图像处理后翻转过来。 认识眼睛 3 眼睛是如何看清远、近位置不同的物体的呢? 照相机通过调焦使远近不同的物体都在底片上成清晰的像 改变镜头和底片的距离,即改变像距 认识眼睛 3 人眼的视网膜和晶状体的位置是固定的。对于人眼系统,在物距变化时,怎样才能保证像距不变,仍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呢? 3.人眼看清远近物体的原理 认识眼睛 3 改变焦距,即晶状体的形状 晶状体 视网膜 v 睫状体 晶状体调节 我们的眼睛有一套精巧的变焦系统,眼睛里的睫状肌牵拉晶状体,会改变晶状体的形状。这样当你登山远眺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变薄,使远处的风景清晰地映在你的视网膜上;当你看书写字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变厚,使文字的像也恰好落在你的视网膜上。 认识眼睛 3 晶状体的焦距与其厚度的关系 【视频欣赏】 认识眼睛 3 看近处物体 看远处物体 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强,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变薄,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弱,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认识眼睛 3 眼睛和照相机的对比 眼睛 照相机 结构 瞳孔 光圈 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视网膜(有感光细胞) 胶片(有感光材料) 成像 倒立、缩小、实像 调节 作用 当物距改变时,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厚度,来改变焦距,使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镜头焦距不变,可通过改变物距和像距来改变胶片上的像的大小 认识眼睛 3 4.远点、近点和明视距离 看近处的物体 睫状肌调节品状体的焦距有一定限度。 ①远点:依靠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的极限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无限远处。 ②近点:眼睛所能看清最近的极限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为10~20cm。 ③明视距离:正常人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cm。 读书写字时人眼应与书本保持25cm左右 探究近视眼的成因 4 当睫状体不能调节(调节能力减弱)会怎样呢? 近视眼 远视眼 看清物体的范围会变小 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 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探究近视眼的成因 4 1.模拟近视眼 【实验材料】 近视眼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