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24232

1《氓》 《离骚(节选)》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11-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9次 大小:224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离骚(节选),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
  • cover
氓 离骚(节选)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借助工具书,通过预习,积累两首诗中的重点词语及诗句,探究两首诗在句式、声韵等方面的不同。 思维发展与提升 借助比较阅读,分析梳理,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大源头,并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尝试探究其发展脉络。 审美鉴赏与创造 品读诗歌,体会两首诗强烈的思想感情,分析两首诗的抒情手法及各自特点。 文化传承与理解 反复诵读,深入体会两首诗歌的思想感情,感受先民悲伤凄凉的爱情悲剧及坚韧勇敢的生活态度,学习屈原坚贞正直,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品味诗歌的语言,分析其各自的抒情手法及作用,体会诗人复杂而强烈的情感。 教学难点 借助这两首诗,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探究《诗经》和《楚辞》在比兴手法上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交流分享。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学习活动一:探本溯源话诗骚 活动引领:请同学们根据过去所学,回顾《诗经》和《楚辞》的相关文化常识,并与大家交流分享。教师点拨完善。 预设: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室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内容丰富,涉及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相传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原收战国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承袭屈赋的形式,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写作,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楚辞》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成书时间应在公元前26年至公元前6年间。刘向《楚辞》原书早已亡佚,后人只能间接通过被认为保留最完整的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原书亦佚)、宋洪兴祖的《楚辞补注》(《楚辞章句》的补充)追溯、揣测原貌。 二、文本研讨 学习活动二:初读诗歌通大意 活动引领:请同学们基于预习,积累重点字词,找出有疑问的字词,梳理两首诗歌的大意,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 (一)请学生代表范读文章,学生根据范读,读准字音和节奏: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拍。骚体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一句三、四个节拍,“兮”字是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 (二)展示重点字词,质疑提问,根据学生实际,适时补充解释文中的难字难句。 预设: 匪:fēi 愆:qiān 将:qiāng 载:zài 于:xū 说:tuō 徂:cú 汤:shāng 裳:cháng 靡:mǐ 隰:xí 角:jiǎo 替:废弃、贬斥。 申:加上罪名。 蕙纕、揽茝,比喻高尚的德行。 浩荡:荒唐。 民心:人心,或指诗人的苦心。 蛾眉:喻指高尚的德行。 谣诼:造谣,诽谤。 固:本来。 错:通“措”,措施。 以为:以之为,把……当作。 度:法度,准则。 忳(tún):忧闷。 郁邑:通“郁邑”,忧愁苦闷。 侘傺(chàchì):失意的样子。 溘(kè):突然、忽然。 群:合群。 圜:通“圆”。 周:合。 孰:何。 尤:罪过。 攘:忍受。 诟(gòu):耻辱。 伏:守、保持。 兮:语气助词,相当于“啊”,“楚辞”中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