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31489

大象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空气与风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02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9次 大小:4362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大象,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秋· 教案 科学 三年级上册(DX版) 第二单元 空气与风 第1课 空气占据空间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 知道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并且充满各处。 科学思维 ●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对比不同实验条件,分析现象差异的原因。 探究实践 ●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吹套在瓶内的气球”“不会湿的纸团”等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 态度责任 ● 激发对空气特性的探究兴趣,培养实证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空气占据空间。 难点:通过各种实验验证空气占据空间。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含实验视频:空气占据瓶子里的一部分空间、不会湿的纸团、“听话”的小球)、气球、塑料瓶、锥子、水槽、水、纸团、透明塑料杯、乒乓球、安全剪刀等。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问题与假设 1.游戏导入:请学生现场吹气球,先吹一个气球,然后将另一个气球套在瓶子里,吹这个套在瓶子里的气球。 2.组织学生描述并讨论吹这两个气球时的不同现象。 3.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能把暴露在空气中的气球吹得很大,却只能把套在瓶子里的气球吹大一点点? 假设:小学生力气小、气球漏气了、瓶子里有空气顶着…… 4.引出本节课的探究主题———空气占据空间。 探究与结论 活动一:空气占据瓶子里的一部分空间 1.教师指导学生用锥子在瓶子的侧壁上钻一个孔(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再吹套在瓶子里的气球,观察并记录现象。把瓶子竖直放入水中,直至侧壁的小孔被水淹没,再吹套在瓶子里的气球,观察并记录现象。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思考: (1)钻孔前后现象有何不同?为什么? (2)把瓶子放入水中吹气球时,发生了什么现象?这是怎么回事? 3.引导学生总结:瓶子里的空气占据空间,钻孔后空气排出,瓶子里的气球才能被吹大;把瓶子放入水中吹气球时,小孔处有气泡冒出,也能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探究与结论 活动二:不会湿的纸团 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以下实验: (1)在杯子底部紧塞一团纸,然后将杯子垂直倒扣着压入水底,观察杯子里的纸团是否会湿。 (2)重复步骤(1),然后将杯子倾斜,观察发生的现象。 (3)用锥子给杯底扎一个洞(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在杯子底部紧塞一团纸。右手食指堵住杯底小洞,将杯子倒扣压入水底,然后松开食指,观察现象。 2.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分析: (1)为什么垂直扣杯子时纸团不湿,倾斜后纸团湿了? (2)扎洞和堵住洞时分别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引导学生总结:空气占据杯内空间,阻挡水进入,倾斜或扎洞后空气排出,水才能进入杯中使纸团变湿。 活动三:寻找身边被空气占据的空间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思考: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空间也被空气占据着? 2.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发现。 3.各小组代表分享他们发现的身边被空气占据的空间。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完善。 4.总结:空气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并且充满各处。 反思与评价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出问题:瓶子里气球外面的空气和杯子里的空气有哪些共同的性质? 2.引导学生总结出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特性。 3.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周围的其他物体也都占据一定的空间吗?通过对比空气与固体(如桌子、笔等)、液体(如水、油等)的性质,得出物体都占据空间的结论。 4.教师对各小组和学生个人进行综合评价,表扬优秀表现,提出改进建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小组内成员互相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反思自己在实验操作、思考问题、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表现。根据教师、小组同学和自我的评价,在评价表上给相应图形涂上颜色。 应用与迁移 教师向学生演示实验———听话”的小球。 1.去掉塑料瓶底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