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32496

第16课《有为有不为》课件

日期:2025-10-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2次 大小:128027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6课,有为有不为,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出生于山东省聊城市临清 自幼学习勤奋,早年留学国外 研究领域广泛,包括梵学、佛学、吐火罗文,以及中国文学、比较文学和文艺理论。 认识作者及背景 季羡林 (1911-2009) 字希逋、齐奘 学者 作家 翻译家 学术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对学术界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本文创作于改革开放后,当时中国社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社会思潮多元,人们在物质与精神的追求中面临诸多选择与困惑,经济发展的同时,一些人急功近利,道德底线有所动摇。季羡林先生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生阅历,深感有必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希望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能坚守道德,明白何事当为、何事不当为。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议论文是以理服人。 文体知识 议论文 议论文三要素 要证明的观点 证明观点的依据 证明论点的方法 道理论据 事例论据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 论点 论据 论证 特点 ①准确、严密; ②概括性和简洁性; ③使用修辞,体现其用词鲜明、生动和感彩。 论证结构: 提出问题(引论) 分析问题(本论) 解决问题(结论) 论证方式: 立论和驳论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事实胜于雄辩”这是比较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 作用:说理更具体、观点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答题思路:用……典型事例论证……论点,论证十分具体,使作者的观点表达得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用经典著作中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著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的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作用:观点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答题思路:用……道理论证……论点,使作者的观点表达得更鲜明,说服力更强,让人信服。 学习论证 常见的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作用: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鲜明。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答题思路:从……和……两个方面进行对比论证,使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突出了作者……的观点,让读者有了深刻的印象。 借助显浅的或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方,来证明论点。 作用: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通俗易懂。说理更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答题思路:把……比喻成……进行论证,使论证生动形象,更容易让读者接受和理解。 学习论证 常见的论证方法 成语积累 诉诸:求之于,求助于。指采取某种方式解决事端、矛盾等。 烦琐:繁杂琐碎。 屈膝:下跪,借指屈服。 贰臣:指在前一朝代做了官,投降后一朝代仍然做官的人。贰,变节、背叛。 得逞:(坏主意)实现;达到目的。 闭目养神:把眼睛闭上,养精蓄锐,集中精神。 大逆不道:封建统治者对反抗封建统治、背叛封建礼教的人所加的重大的罪名,现泛指叛逆不合于正道。 从容就义:无所畏惧地为正义事业而牺牲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千里长的大堤,由于小小的蚂蚁洞而溃决,比喻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问题。 迷途知返:迷路后知道回来,比喻犯了错误能改正 浪子回头:指不务正业、游荡玩乐的人改邪归正,悔过自新。 不可收拾:事情坏到难以整顿或不能挽回的地步,也指达到极点,无法控制。 有为有不为 季羡林 为,母猴也。其为禽好爪。 为 说文解字 许慎认为“为”字像母猴用爪抓东西,但现代考古发现,它其实是“手牵大象 ”的象形。其本义是做事、作为。 释疑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题是“有为有不为”,“为”是行动,“不为”是拒绝行动。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 出处:《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裴松之注所记载的刘备给其子刘禅的遗诏,也被宋代大儒朱熹晚年记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