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有理数 1.10有理数的乘方 本节课是冀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十节内容,乘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续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计数法和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在有了小学平方、立方基础之上,让学生通过探究理解乘方的意义和概念,熟练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有理数的乘方是一种特殊(积中的每一个因数都相同)的乘法.乘方贯穿初中数学的始终,对整个初中学习十分重要.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并向学生渗透细心的重要性,使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渗透数学的简洁美、神奇美. 有理数的乘方是学生继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四种基本运算后的一种运算,学生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能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具备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和能力. 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结构以及思维活动特点,本节课采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法,联想比较、发现教学法,设疑思考法,逐步渗透法和师生交流相结合的方法.七年级的学生数学学习还依赖于模仿,且好奇心、好胜心都较强.如果教师能以生活中学生身边的事例着手,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探究、交流与合作,课堂气氛将活跃,使学生达到所要求的学习效果. 1.理解并掌握有理数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 2.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的运算;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过程,从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且加强学生的运算能力. 重点:理解并掌握有理数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 难点: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的运算. 情境导入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它的海拔高度约是8844米.把一张足够大的厚度为0.1毫米的纸,连续对折30次的厚度能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这是真的吗 这是真的吗?请你列式计算. 答案:对折1次:0.1×2=0.2(mm); 对折2次:0.1×2×2=0.4(mm); 对折3次:0.1×2×2×2=0.8(mm); …; 对折30次:0.1×2×2×...×2(30个2)=107374182.4(mm)=107374.1824(m)>8844(m). 师生活动:教师投影展示引入生活中的问题,与学生共同感受,涉及有理数的乘方,并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营造一个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的氛围. 一起探究 问题:我们知道,1 m=10 dm,1 dm=10 cm,1 cm=10 mm.则有: 1 m=10 dm =10×10 cm =10×10×10 mm. 在这里,10×10,10×10×10都是相同因数相乘,为方便起见,可以怎么样表示呢? 答案: 10×10记作102;把10×10×10记作103. 追问:如何读呢? 102读作10的二次方(或10的平方);103读作10的三次方(或10的立方).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指定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长度单位的换算,帮助学生初步感受用乘方记数来自实际生活的需要,增强学生对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认识 问题:请仿照上面的记数方法表示下列各式: (1)5×5×5记作 ; (2)(-4)×(-4)×(-4)×(-4)记作 ; (3)(-)×(-)×(-)×(-)×(-)记作 ; (4)m×m×m×m×m×m记作 . 答案:(1) 53;(2) (-4)4 ; (3) (- ;(4)m6. 注意:(1)书写表示次数的数字的位置和大小;(2)用乘方表示数的时候注意利用括号. 总结 一般地,n个相同的数a相乘,a×a×a×……×a(n个a),记作an,即a×a×a×……×a(n个a)=an.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an叫作幂,在an中,a叫作底数,n叫作指数, an读作a的n次幂(或a的n次方). 注意: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如5就是51.通常指数为1时可以省略不写. 师生活动:小组形式汇报. 设计意图:明确有理数乘方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