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39661

冀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5角和角的度量 教案

日期:2025-09-19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4次 大小:55158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5角,度量
  • cover
第二章 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 2.5角和角的度量 本节课《角和角的度量》是冀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5节的内容“角的表示和角的度量”,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角的表示方法,学会使用量角器,并能够进行角的计算.教材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认识角,会角的表示,了解角的度量单位,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进一步学会计算角的度数.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问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生活中的角有一定的认识.而且学生对点、线、角这些基本的几何元素在小学阶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这些几何元素进行再认知、再探索,通过螺旋上升的方式加深拓展.本课主要通过丰富的实例回顾和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多种表示方法.通过角的不同表示法,学生看到解决一个问题有多种方法及每种方法的适用条件,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严谨性. 1.通过观察生活中角的图片,得出角的概念.会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角,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经探索和操作,度量角的大小,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掌握度、分、秒的进位制,会作度、分、秒间的单位互化,培养学生计算的能力. 重点: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三种表示方法 难点:掌握度、分、秒的进位制,会作度、分、秒间的单位互化 情境导入 活动一:展示实物(如时钟、房顶等),播放多媒体课件. 问题1:观察实物与图片,你能不能从图中找到角的形象? 答:如下图所示: 设计意图:联系小学已有知识,并观察图片,从生活和旧知识入手,方便学生理解也更容易接受.培养学生观察和概括的能力. 一起探究 活动二:从两种角度定义角. 问题2:根据情境创设中的图片,仔细观察,你能总结出角的定义吗? 答:角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操作:如图,将射线OA绕点O旋转到OB位置时,就形成了角. 归纳: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 问题3:如果射线OB继续旋转,还会形成什么角呢? 答:当终止位置OB和起始位置OA成一条线时,会形成平角.当OB和OA重合时,又形成周角. 活动三:同学们带着问题,自学课本,时间3分钟,利用双色笔标画出重点概念以及关键词句,并认真观察图形及其表示,阅读完成后完成导学案上的新知反馈,时间3分钟,每个问题+3分 1.表示一个角有几种方法?(答:三种) 2.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一个角应注意什么?(答:顶点在中间位置) 3.什么情况下可以用角的顶点表示这个角?(答:顶点只有一个角的时候) 4.用希腊字母或阿拉伯数字表示一个角应注意什么?(答:用一个圆弧标出角再表示) 师生活动:完成自学检测后,小组内交流自己自学后的成果,互相修改达成共识,并做好发言准备.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概括之后在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加深学生对角的概念的理解.同时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并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组内互相交流也有助于加深理解. 活动四:探究角的度量单位 问题4:咱们继续回头看刚刚这个角,这个角咱们用了几种方法表示了,那它的大小是多少?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量角器测量,老师带领一起,发现测量结果不是整度数,那么像这种不是整度数的角度该如何表示呢?老师带领学生引入度、分、秒的学习. 答:在实际生活中,有时还需要精密的角度.因此我们把1度的角60等分,每份就是1分的角,记作1′;把1分的角60等分,每份就是1秒的角,记1″. 即1°=60′,1′=60″. 归纳: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叫做角度制. 教师:想一想:角度进位制和其他什么进位制相类似?(时间进位制) 操作:请你仿照时间单位的互化,将下列角度的度、分、秒之间互相转化,并尝试总结方法. 出示两个问题: 问题1:3.4小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