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9 有理数的除法 第一章 有理数 【2024新教材】2025-2026学年冀教版数学 七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第一页:标题页 1.9 有理数的除法 ——— 探索有理数除法运算的奥秘 (右下角添加授课教师姓名及日期) 第二页:知识引入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法运算。而除法其实是乘法的逆运算。就像在整数运算中,因为\(2 3 = 6\),所以\(6 ·3 = 2\)。那在有理数范围内,除法又该如何运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 ——— 有理数的除法。 第三页:有理数除法的定义 已知两个有理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有理数的除法。 设\(a\),\(b\)是两个有理数,且\(b 0\),\(a\)除以\(b\)就是要求一个数\(x\),使得\(x ·b = a\),其中,\(x\)叫做\(a\)除以\(b\)所得的商,记作\(a ·b\),\(a\)叫做被除数,\(b\)叫做除数。 强调:在有理数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因为若\(b = 0\),对于任意有理数\(x\),\(x ·0 = 0\),不可能等于非零的\(a\);而当\(a = 0\),\(b = 0\)时,任何数\(x\)都满足\(x ·0 = 0\),商不唯一,所以除数为\(0\)时除法没有意义。 第四页:有理数除法法则一 法则内容: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用字母表示为\(a ·b = a \frac{1}{b}\)(\(b 0\))。 实例说明:计算\(6 ·(-\frac{1}{3})\),根据该法则,\(6 ·(-\frac{1}{3}) = 6 (-3)= -18\)。 解释:这里\(-\frac{1}{3}\)的倒数是\(-3\),所以将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更便于计算。尤其在不能整除的情况下,运用这个法则可以将复杂的除法转化为我们熟悉的乘法。 第五页:有理数除法法则二 法则内容: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为\(0\)的数,都得\(0\)。 实例说明: 计算\((-12) ·(-3)\),因为被除数\(-12\)和除数\(-3\)同号,所以商为正,再把它们的绝对值相除,\(\vert -12\vert ·\vert -3\vert = 12 ·3 = 4\),即\((-12) ·(-3)=4\)。 计算\(15 ·(-5)\),被除数\(15\)和除数\(-5\)异号,商为负,\(\vert 15\vert ·\vert -5\vert = 3\),所以\(15 ·(-5)= -3\)。 计算\(0 ·7\),根据法则,\(0\)除以任何非零数都得\(0\),所以\(0 ·7 = 0\)。 强调:在能整除的情况下,运用这个法则可以快速确定商的符号和大小,简化计算过程。 第六页:法则的选择与运用 一般来说,在进行有理数除法运算时: 如果算式中的数是分数形式,尤其是除数是分数时,常运用法则一,将除法转化为乘法,这样便于约分计算。 例如:计算\(\frac{2}{3} ·\frac{4}{5}\),运用法则一,\(\frac{2}{3} ·\frac{4}{5}=\frac{2}{3} \frac{5}{4}=\frac{5}{6}\)。 如果算式中的数是整数形式,且能整除,运用法则二更为简便。 例如:计算\(24 ·(-6)\),运用法则二,因为\(24\)与\(-6\)异号,商为负,\(\vert 24\vert ·\vert -6\vert = 4\),所以\(24 ·(-6)= -4\)。 第七页:例题解析(一)——— 运用法则一 例题 1:计算下列各题 (1)\((-8) ·\frac{2}{3}\);(2)\(\frac{5}{6} ·(-\frac{10}{3})\)。 解:(1)\((-8) ·\frac{2}{3}\) 根据法则一,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它的倒数:\(\begin{align*} =&(-8) \frac{3}{2}\\ =&(-4) 3\\ =& -12 \end{align*}\) (2)\(\frac{5}{6} ·(-\frac{10}{3})\) 同样运用法则一:\(\begin{align*} =&\frac{5}{6} (-\frac{3}{10})\\ =&\frac{1}{2} (-\frac{1}{2})\\ =&-\frac{1}{4} \end{align*}\) 第八页:例题解析(二)——— 运用法则二 例题 2:计算下列各题 (1)\(48 ·(-6)\);(2)\((-45) ·(-9)\)。 解:(1)\(48 ·(-6)\) 因为被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