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步练习B卷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下列关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一首婉约词,以细腻的情感著称 B. 作者苏轼是南宋文学家 C. 上阕写景,下阕怀古抒情 D. 主旨是批判历史人物的过失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_____。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A. 焕发 B. 英发 C. 勃发 D. 生发 3. 下列句子中,“之”字指代“周瑜”的一项是( ) A.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 樯橹灰飞烟灭 B.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C.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5. 下列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穿空”夸张地写出石壁的高耸险峻 B. “拍岸”生动描绘波涛的汹涌澎湃 C. “千堆雪”比喻浪花的洁白如雪 D. 整句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 6. 下列句子中,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意境最接近的一项是( ) A.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B.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D.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7. 下列对“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表达对人生虚幻无常的感慨 B. 体现超脱豁达的人生态度 C. 借江月抒发对历史的缅怀 D. 暗示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 8. 下列句子中,与“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 甚矣,汝之不惠 C.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9. 下列对“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运用细节描写,表现周瑜的儒雅风度和军事才能 B. 以动衬静,突出赤壁战场的寂静 C. 借代手法,用“樯橹”代指孙权军队 D. 夸张手法,形容曹军溃败的速度之快 10. 下列对全词主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歌颂赤壁之战的伟大胜利 B. 表达对周瑜的嫉妒和不满 C. 抒发壮志未酬的感慨和旷达情怀 D. 批判历史的虚无和人生的短暂 二、文本探究 1. 文章结构填空 上阕:以“大江东去”开篇,描绘_____,为怀古抒情奠定基调。 下阕:通过“遥想公瑾当年”转入对_____的追忆,对比自身境遇。 结尾:以“人生如梦”收束,体现_____的情感升华。 2. 主旨理解 本文通过_____的描写和_____的追忆,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3. 翻译句子 (1)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三、课内阅读 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选段,完成1-5题。 选段: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1. 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故垒:_____ 穿空:_____ 2. 下列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描绘赤壁景色 B. 从视觉、听觉、触觉多角度描写,增强画面感 C. “穿空”“拍岸”“卷起”等动词富有表现力 D. 以静景描写为主,突出赤壁的雄伟壮观 3. 文中“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 A. 总结上文景色描写,引出下文对人物的追忆 B. 强调赤壁景色的美丽,表达对自然的赞美 C. 暗示历史人物的渺小,突出人生的短暂 D. 对比古今人物,抒发对现实的不满 4. 用自己的话概括上阕的主要内容。 5. 选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四、课外阅读 阅读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