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41082

第12课 自觉抵制犯罪 同步练习B卷(含答案)2024 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职业道德与法治

日期:2025-09-23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试卷 查看:42次 大小:153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职业道德,中职,2023,高教,学年,2025
  • cover
第12课 自觉抵制犯罪 同步练习B卷2024- 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职业道德与法治 一、选择题 1. 我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 )作斗争。 A. 违法行为 B. 犯罪行为 C. 违纪行为 D. 不道德行为 2. 下列属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不良行为的是( ) A. 夜不归宿 B. 故意杀人 C. 抢劫 D. 放火 3. 刑罚中最严厉的主刑是( ) A. 无期徒刑 B. 有期徒刑 C. 死刑 D. 拘役 4. 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 )经最高检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A. 故意杀人罪 B. 盗窃罪 C. 诈骗罪 D. 抢夺罪 5. 紧急避险的必要条件是( ) A. 危险正在发生 B. 危险已经结束 C. 危险尚未发生 D. 假想的危险 6. 下列行为中,属于校园暴力的是( ) A. 传播谣言 B. 旷课逃学 C. 顶撞老师 D. 破坏公物 7.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审理原则是( ) A. 公开审理 B. 不公开审理 C. 视情况而定 D. 一律公开 8. 下列属于刑法基本原则的是( ) A. 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B. 罪刑法定 C. 保护未成年人 D. 社会治理 9. 预防犯罪的核心是( ) A. 加强法律制裁 B. 提高道德水平 C. 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D. 完善社会监管 10. 下列属于《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司法保护内容的是( ) A. 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 B. 父母履行监护职责 C. 学校开展法治教育 D. 法院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公开审理 二、多选题 1. 下列不属于犯罪的法律标志是( ) A. 严重社会危害性 B. 刑事违法性 C. 应受刑罚处罚性 D. 主观故意性 2. 下列属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矫治教育措施的是( ) A. 专门教育 B. 社区矫正 C. 心理辅导 D. 社会服务 3. 附加刑包括( ) A. 罚金 B. 剥夺政治权利 C. 没收财产 D. 驱逐出境 4. 面对网络犯罪,正确的做法是( ) A. 不随意点击陌生链接 B. 及时举报违法信息 C. 参与网络暴力 D.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5. 未成年人保护的四道防线包括( ) A. 家庭保护 B. 学校保护 C. 社会保护 D. 司法保护 三、填空题 1. 刑罚是 _____惩罚犯罪的法定方式。 2. 已满 _____周岁不满 _____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3.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 _____处罚。 4.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招用未满 _____周岁的未成年人。 5.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 _____共同参与。 四、判断题 1.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本质区别在于社会危害性程度不同。( ) 2. 未成年人犯罪后,其犯罪记录应予以封存。( ) 3. 附加刑只能附加于主刑适用,不能独立适用。( ) 4. 正当防卫在任何情况下都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 5. 预防犯罪,需要我们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 五、简答题 1. 简述刑罚的种类及其特点。 2.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有哪些? 3. 如何应对校园欺凌? 六、材料分析题 案例一: 中职学生小王,在网络上结识陌生人后,被诱导参与网络赌博,最终输掉数千元生活费,并欠下高额债务。后因无力偿还,小王持刀抢劫路人,被警方抓获。 问题: 1. 小王的行为涉及哪些违法行为?其法律后果是什么? 2. 结合案例,分析如何预防网络犯罪。 案例二: 16岁的中职学生小张,因琐事与同学发生冲突,用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将对方刺伤,经鉴定为重伤。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小张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 问题: 1. 小张的行为构成何罪?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2. 结合案例,说明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后果及预防措施。 B卷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 A 3. C 4. A 5. A 6. A 7. B 8. B 9. C 10. D 二、多选题 1. ACD 2. ABCD 3. ABCD 4. ABD 5. ABCD 三、填空题 1. 国家 2. 14;18 3. 减轻或免除 4. 16 5. 司法机关 四、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五、简答题 1. 刑罚的种类及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